「你的筆跡」已暴露你真實個性人格!神奇的筆跡心理學

當你寫字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你的字體是偏向左邊的還是右邊?是偏大還是偏小?字與字的距離是緊密的還是疏散的?這些小小的信息綜合起來,可能就透露了你的個性。

大家有沒有想過,手寫的一行字,就可以看出你的性格個性呢?而自古以來有一句俗話叫「字如其人」,說明一個人的字跡會無意間傳達寫者的心理特徵和心理變化。

維C:誒?真的是這樣嗎?

世界上還真有這種看字了解性格的「筆跡心理學」。然而在16世紀就有此相關說法了。在中國古代也有講關於筆跡的分析,然後延伸至今,還是有很多人在使用筆跡學分析情場、職場,甚至是罪案、病症等。如果大家有看一些查案的影劇,應該也有看到幾幕是關於筆跡學的劇情吧。那今天就來聊聊這神奇的筆跡心理學。

好,那你的字跡說明你什麼性格呢?後面我也有整理一些分析,記得看到最後咯。

快速目錄

筆跡學的來源

在還沒進入分析之前,我相信很多人應該是第一次聽到「筆跡學」這個東東。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來歷和是否有理論根據。

「筆跡心理學」也叫「筆跡學」,英文叫Graphology。西方和東方都有關於筆跡學的起源。西方最早提到「筆跡學」是在1622年,由義大利哲學家和醫學博士Camillo Baldi寫的第一本有關筆跡與個性的書。他在書中也系統地論述了關於筆跡與個性之間的關係。

而現代使用的西方筆跡學起源是法國,被譽為「歐洲筆跡學之父」的讓·希波呂特·米雄(Jean-Hippolyte Michon)被認為是筆跡學的最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從收集的幾千件同時代人的筆跡中發現,性格相似的人的筆跡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從而得出筆跡能反映書寫人性格的結論。然後經過多年的研究,在1872年出版了《筆跡學的體系》(Les mystères de l’écriture)和《筆跡學方法》(Méthode Pratique De Graphologie)。後來,筆跡學也就開始受到西方學者的重視和世人的關注。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筆跡學家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榮格的心理類型學、法國心理學家勒龐的人格類型理論和實證分析,總結出西方文字中與書寫者的個性與心態有關的300多種特徵,如寫字的速度、筆壓、字體大小、方向、佈局、形式、連續性和運動等。不同的組合說明了不同的個性心理。

在東方,中國古代學者們早就察覺書寫與個性之間存在著潛在的關係。早在西漢學者楊雄就說到:“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而君子小人見矣。”意思是說,語言反映作家內在的思想感情,文字反映作家的精神面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內心世界和精神品格的高下,判斷出是君子還是小人。

中國古代對漢字筆跡雖有研究,但沒有系統建立起實際分析學科。因此,「筆跡學」在西方國家較常有人使用,而中文圈子裡卻很少人提起。


筆跡學的理論根據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筆跡學就是那種算命、看相、星座的東西吧?事實上根本不是同一類的東西。筆跡學是有理論依據的,是經過筆跡學工作者大量研究證明的。

一個人的筆跡是人們傳達思想感情、思維溝通的一種方式,就類似肢體語言一樣。高興激動的時候,身體動作自然強又大一些;難過沮喪的時候,低頭無力的舉動也一目了然是傷心的表現。筆跡也一樣,是一種大腦潛意識的自然流露。

如果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寫字並不是人類原本就會的技能,就像說話一樣,要從小開始練習,需要記憶和練習運用的過程。每個人生理構造也有一定的差異,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筆跡。

維C:那為什麼和個性有關啊?

研究發現,雖然書寫不是天生就會的技能,但筆跡與遺傳卻有著一定的關係。血緣關係密切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也許字體大小、力度等具體特徵不同,但有些筆跡在神韻、構架運筆方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尤其是在性格相似的親屬之間,雙胞胎之間更為明顯。這就說明筆跡像是人的稟性、健康狀況等一樣有一定的遺傳性。

耶拿大學心理學教授Wilhelm Preyer提出了大腦決定筆跡的假說,也就是「手寫字,其實是大腦在寫字」。後來經過對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腳握筆寫字的殘疾人士的研究,發現他們的筆跡特點並沒有因為用嘴或腳書寫而改變,就更證實了他的「筆跡乃心跡」。


筆跡學的用途

在心理諮詢領域,筆跡分析可以幫助一個人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氣質、能力潛力、思維方式,又或是興趣愛好等。

美國有一位女博士想要盡快找個伴侶,於是就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徵婚廣告。接著,她很快就收到了150封的應徵信。有這麼多封應徵信自然是開心的,但面對眼花撩亂的150封信件,同時又擔心遇到不適合的人,因此遲遲無法做出選擇。

在美國有一個聞名的筆跡學家凱斯維特,他從事筆跡分析已有40多年。女博士便向凱斯維特求助。凱斯維特就通過應徵信上的字跡進行分析,把那些過於自私自利、喜好弄虛作假和有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人都淘汰掉,留下一些值得相信和可靠的應徵者給女博士。後來,女博士果然找到了一位理想的丈夫。

另外,美國有間生產汽車零件的公司,每年結算的時候發現有不少的零件丟失,損失近百萬美元。公司懷疑這是內部職員幹的,不過又找不到任何證據來找證明。結果只好找來筆跡學家安德里亞·麥克尼科爾(Andrea McNichol)的協助。安德里亞了解情況後,便讓所有職員各自在紙上寫下對此案件的看法。最後通過字跡進行仔細的研究,安德里亞確認公司副總經理就是盜竊的幕後策劃者。之後警方也針對這個副總經理展開了監視和調查,結果真的在他轉賣贓物時當場逮捕了他。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例子,通過字跡還可以分析職場、 情場、罪案或病症等等。所以現在一些地方也可以看到有專門接這類案子的筆跡專家。不過筆跡分析和筆跡鑑定不是同一樣東西,筆跡鑑定是判斷這字是誰寫的,主要用於找出字跡背後的人。筆跡分析則是洞察寫者的個性及心理狀態,有更多更廣的應用地方。


字跡分析

字體分析包括字體大小、傾斜、間距和行勢等。

首先說明,筆跡分析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要不然也就和市面上所謂星座分析沒有兩樣了。我這裏只是給大家了解一個大的方向。

1. 字體的大小

西方字母以a, c, e, o, u等沒有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字母來判斷(b, q)。中文則可以用標準方塊字,如「國」、「因」、「正」沒有外伸展筆畫的字來判斷。

字的大小代表一個人的思想、表達、行為的大小。

字跡大的人,思想、表達、行為較大,膽大、敢於冒險,平常較忽視細節,不大關心瑣碎的小事。

字跡小的人,思想、表達、行為較小,專注、投入,但常常顧此失彼,覺得這個重要那個也重要,從而猶豫不決,做不好決策。

寫字習慣中等大小的人(4.4mm~6.9mm),這也是近70%的人。他們按社會規範要求辦事,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通常遵循傳統、跟隨大潮流,不走極端。字大也相應外向,愛社交;字小也相應內向,喜歡在自己的小圈子。

2. 字體的傾斜

字體的正斜反映一個人的情緒控制模式。西方人寫字大多都帶有傾斜,而華人寫字則通常中正居多。這就對映著,西方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大多都把情緒表達發洩出來,東方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則較會隱藏自己的情緒一致。

字體不傾斜一致垂直斷正,表示較冷靜、理智、善於推理,喜歡思考,對智力活動感興趣。

字體頭部一致向右傾,較為情緒化,越傾斜情緒程度越高,對感情的需求相對較高,渴望被理解、被認同,對周圍世界比較敏感,容易被影響、感動,也就是熱情、衝動的性格。

字體頭部一致向左傾,表示內向,內心有無意識的恐懼不安,刻意壓制自己的情感,自我克制、小心謹慎,有自我否定的傾向,比較害羞、對人有所保留,害怕別人知道內心的真實面貌。

字體方向不一致左右垂直都有,表示情緒很不穩定、難以自制,得利時容易飄飄然,失敗時容易放棄自卑。

3. 字體的間距

我們可以從字間距離和行間距離來分析一個人對空間、距離的需求和感覺,分析一個人處理安排事情時的思維、條理清晰程度。

字與字的分隔清楚、適中,表示思維清晰,有辨別洞悉和判斷能力。

如果字與字分隔清楚,但有連筆交叉筆畫,可能把「或者限定」寫成「或都艮定」,表示思維不清晰,不明瞭「你、我」之間的人際關係,不擅於處理接人待物,容易製造人際矛盾。

字間距很大,反映內向、保守,需要較多的個人獨立空間,自我保護心較重,缺乏主動交際。

相反字間距較小但分隔清楚,表示外向、喜歡交際,對人防衛心較小,容易敞開心扉,不能忍受孤獨。

4. 字體的行勢

也就是說寫一行字的運行樣勢是平直的、還是上坡、下坡,又或是波浪型樣勢。一行字的行勢無形中講究書寫者的排列想法,排列字行的重視程度,也就是反映著能力、意識和態度,更直接的說是當時的情緒狀態和心境好壞。

平時字行都非常平直的人,做事目標都很明確,有恆心和耐心,情緒穩定性良好,適合做耐心細緻的工作。

字行逐漸上升,就如登山爬坡,書寫人的心態積極,有鬥志、具有奮鬥精神。如果過於上斜,可能表面心情狂躁和怪癖。

字行逐漸下斜,反映書寫人的情緒悲觀消極,容易沮喪、情緒不穩定、憂鬱,缺乏耐心和持久力,容易泄氣。

字行向上凸拱形,類似跳高運動員,有爆發力但缺乏耐久力,熱情來的快去得也快,對新奇事物感興趣、喜歡變化。

如果是波浪形的,心理不穩定、情緒容易波動,內心有不安全感。

其他

以上也只是描述字陣主要的一部分。前面提到的字體大小、傾斜、行勢都還有更多展開的解釋,但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描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筆跡學相關的內容來看吧。

其他還包括字與字之間的結構、格式、線格引導,習慣留白位置及簽名風格等等。另外,筆跡也會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用的工具啊、書寫目的,書寫時的情緒想法。影響最大的還是書寫的目的,是要寫給他人還是自己看。如果要寫給別人看或是比較重要的信息,一般都會寫的端正。如果是不重要自己看,則會比較隨意潦草。

所以要真正通過筆跡分析是需要大量的學習,才可以掌握這個技能的。也注意分析的時候要用較長的一段文字來分析,識別多個特徵並結合整體,所以並不是單單寫的幾個字就可以拿來判斷。


結語

筆跡學雖然有自己一套系統,但是還是有人認為筆跡學是一種偽科學,目前對此分析也是存在爭議。其實我這裡主要不是教大家怎麼分析,而是分享給大家知道原來還有筆跡學這樣一個東東。

好,那筆跡學對你有用嗎?還是你有更有趣的發現在下面留言吧。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相關閱讀  別誤會了!害羞不是內向!你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