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拖延事情,就因為沒有達到你想要的完美?你是否經常設定了很高的目標,導致最後都難以實現?你是否把每個達不到的要求都歸類為人生的失敗?如果是,你可能就是個「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這個詞對大家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吧,但所謂的「完美主義」就是那些力求完美的人而已嗎?你可能認為你有「完美主義」,不過真的是這樣嗎?完美主義的定義又是什麼?什麼樣的人才真正算是「完美主義」?那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完美主義」吧。
什麼是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英文叫 Perfectionism,定義是指一種凡事過度追求完美的性格或主義。「完美主義者」則被稱作 perfectionists。他們往往會通過生產效率和成就結果來衡量自我價值,而他們所追求的「完美」通常是指逼迫自己完成一些無法實現的理想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如果沒有或難以達成設定的標準,便會感到焦慮、自責、自卑和自我否定,最後可能造成壓力、恐懼和沮喪情緒。

研究完美主義的學者 Hamachek 在 1978 年提出,「完美主義」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的完美主義,和另一類是「神經質」的完美主義。
「正常」的完美主義者,也被稱作「健康」的完美主義者、「適應性」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會設定一個較高的目標,不斷試著提高自己的能力去達成這個目標。但當預設目標難以達成時,他們會以樂觀的心態給予自己調整的空間,盡力地達到要求,並從自己的努力中得到滿足感。
「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也被稱作「不健康」、 「不適應性」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從不對自己的成果感到滿意,總是感覺有所欠缺,抱著有錯誤就是失敗的心態。因此他們會不斷地反覆重作,以致達到要求。但欠缺的心態又讓他們永遠達不到自己想要的要求。換句話說,他們就是在不斷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往往事情也會變得拖延下去,最後也因為達不到要求而感到自責和自我否定。

不過,一些心理學家,如 Thomas S. Greenspon 等人,不同意「正常」和「神經質」完美主義的術語。他們認為「正常」或被稱作「健康」的完美主義者不能真正地算作完美主義者,這類人本質上應該被稱作「追求卓越」或「追求完美」而已。對 Greenspon 來說,真正的完美主義者是渴望完美和懼怕缺陷,認為自己完美其他人才會喜歡他們。所以他認為「神經質」的完美主義者才能被稱為「完美主義者」。
因此,「完美主義者」也通常是指那些逼迫自己追求不現實的目標,最終導致自責和自我否定的「神經質」完美主義者。不過,關於有沒有「正常」、「健康」完美主義的說法,目前還是存在著爭議。
完美主義的解答
為了讓大家更瞭解「完美主義」,我這裡整理了一些採訪者和心理學博士訾非的一些問答。
- 有些人認為「完美主義」是值得驕傲的特質,可以讓人更注重細節、獲得成功?
答:他們認為他們的功成名就與完美主義有關,這種想法並非總是沒有道理的。但這裡還是和上面一樣,要先區分「追求完美」和「完美主義」。
「追求完美」的確會讓一些人成功,而「完美主義」呢,往往因為瘋狂地追求完美,最終得不償失。所以說,「完美主義」還是指程度上重、範圍上廣、運用不當的完美追求。有些人會討厭把「完美主義」看成負面的東西,因為很多人以為只要追求完美就是「完美主義」。畢竟這個詞在民間使用得比較隨意。而「完美主義者」之所以叫「完美主義者」,就是因為他們並不能在有的場合追求完美,而在另一些場合放棄追求完美。

- 長期從事某個需要力求完美的職業,例如會計、教師、工程師,會導致人變成完美主義嗎?
答:從理論上來說,長期養成的習慣也許會泛化到生活中,但發現會計、教師、工程師這些職業並非都是完美主義者。以觀察經驗也發現,即使從事多年這些職業,也沒發展出完美主義的性格。而在會計、教師、工程師人群中,完美主義者較多,也許主要是因為他們追求完美的性格,導致他們更願意選擇這類職業。
- 「完美主義」與「拖延症」有顯著的關聯嗎?
答:是的,「完美主義者」多數拖延。
「完美主義者」會對「失敗」極度恐懼,對「不完美」極度恐懼。即使事情做成了,但做得不夠完美,也會讓他們感到失望。而僅僅這種失望的可能性就能讓完美主義者止步不前,所以寧願選擇先將事情擱著,也不願嘗試新挑戰與新冒險,放任自己的懶散與拖延。
- 「完美主義」和精神健康問題有關嗎?
答:有,大量研究證實「完美主義」和精神疾病是有關的,尤其是焦慮、強迫、進食障礙等。但完美主義對於精神疾病的影響程度,還是要根據追求完美的程度來看。
- 「完美主義」和「強迫症」的關係是?
答:「完美主義」不是「強迫症」,但「完美主義」通常是「強迫型人格」的特點(這個在之前強迫症文字有講過了,想了解強迫症和強迫型人格的區別,可以點下方的資訊卡看看)。
「強迫型人格」雖然有一定的缺陷,但屬於相對比較成熟的人格。但「自戀型人格」的「完美主義者」比「強迫型人格」更不成熟。一般的「完美主義者」還能夠反思「完美主義」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困擾,而以「自戀型人格」為背景的「完美主義者」,會極力否認自己有任何缺點。
- 「完美主義者」極力追求完美是為了什麼?
答:「完美主義者」除了為了獲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賞識外,更強烈驅動他們的是「害怕失敗」和「害怕懲罰」。他們能得到的回報有兩種情況:
情況一,當高標準得以達成,完美主義者會感到避免了重大的失敗,而在心理上體驗到「倖免遇難」的那種感覺。這種感覺類似看恐怖電影,當主角歷經種種困難而脫險,就和觀眾心頭的緊張突然緩解而獲得的快感一樣。
情況二,當高標準未能達成,「完美主義者」仍然會繼續給自己提出高標準的要求。他們不願意把標準降低到合適的程度,是因為當他們擁有高標準,他們覺得自己不同於一般人、高人一等。所以即使碰到挫敗,他們仍然要堅持完美主義。表面上看他們因此而受苦,而在潛意識層面,卻有一種持久的回報,一種在心理層面上高高在上的感覺。
完美主義的類型
「完美主義」也被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要求自我型。他們會為自己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然後竭盡所能的去達到它。但當無法達成時,往往會表現過度自責,可能變得憂鬱。
第二種是要求他人型。他們會對他人設定很高的標準,認為他人也要達到該標準,所以經常把人際關係搞得很糟。
第三種被人要求型。他們之所以不顧一切的追求完美,是因為深信其他人對自己寄予厚望。如果達不到這種期望,容易產生自殺念頭或出現飲食失調問題。
如何判斷完美主義者
大家應該都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那看看是否符合這7項特徵吧。
1. 「全」或「無」二選一
「完美主義者」會有極端的思考模式,要嘛全都做好,要嘛全都不要做。沒有說做的差不多就可以這回事。「差不多完美」就是「不完美」。
舉個例子說,一個完美主義者學鋼琴,有一天他發現彈得不好,可能是最近放鬆了練習。這時他會想,要嘛直接放棄練鋼琴,要嘛不斷練習直到達成標準。
就像一整個蛋糕,要麼我全要,要麼我全不要。如果少了一片,我乾脆放棄好了。

2. 極高的要求
完美主義者對自己和他人的要求很高。他們經常會去關注「錯誤」和「不完美」的地方,當事情達不到他的「要求」,則會嚴厲批評自己和他人。
3. 自我價值
完美主義者經常把成就和自信、自我價值聯繫在一起。他們享受別人的認可,但在他人「完美」過他時,會感到不愉快,常常比較讓到自己無法得到快樂。

4. 只在意結果
完美主義者只關注結果,極力避免錯誤和失敗。他們只想確保最終結果是「完美」的,所以常常無法享受進行和努力的過程。
5. 拖延和迴避
完美主義者會把事情拖延的可能,因為他們只想在「準備就緒」時開始工作,不斷等待著他們認為「正確」的時刻以達到他們想要的最佳工作質量。不過這種「時機」總是很難出現,所以不斷的等待,導致拖延的情況。
6. 過多的時間消耗
為了確保「完美」的完成工作,他們願意比一般人花費更長的時間,即使犧牲睡眠、個人時間都要達到標準。對他們來說,實現「完美」是非常必要的。
舉例說,小花要寫一封郵件給客戶,原本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的幾句話,卻花上了30分鐘的反復重寫,只為了確保它看起來「完美」。
7. 永遠不夠
不論他們做什麼,都有更高的要求。即使達到A成就,也還想要A+。即使達到A+,又渴望A++。得到A++,還是想要A++++。很少滿足現狀,一直希望看到更好的東西。
好,那你有沒有以上其中的特徵呢?當然,如果大家想測試的話,我在下面有分享一個測試鏈接,但目前我只找到英文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測測看吧。
完美主義測試: https://bit.ly/3cahhBC
結語
理論上說,追求完美不是什麼壞事。就像前面提到的,健康的完美主義是一種追求卓越的表現,能使我們更認真對待與完成事物。不過,事情總不是想的那麼美。目前社會上被稱為「完美主義」的人,大多都以負面表現居多,看上面的7項特徵就可以知道了。
不過,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完美主義者」,不妨試著接納不完美。畢竟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事情。
曾經一位完美主義學者說過,「允許不完美發生,接受並讚美不完美,可以讓人得到自由,因為要保持完美真的是很累!」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