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接著說之前的話題「聯覺」。如果你不知道聯覺是什麼或是還沒看過之前文章的話,那我還是建議你可以先去看看上一篇關於「什麼是聯覺」的文章比較好。
首先說一下,聯覺人比較容易在哪些人中發現:
- 聯覺人大部分是女性,男女的比例大概為1比5。
- 聯覺人中左撇子比例較一般多。
- 聯覺似乎是某種形式的遺傳。同一個家庭中如果孩子是聯覺人,父母當中通常也是。
- 聯覺人神經病理上是正常的,他們沒有神經病,智商也和一般人一樣,有普通智商有高智商。
另外,聯覺一般都是單向的。比如聽到某種音樂會看到紅色,但不一定看到紅色就聽到該音樂。
字與顏色的聯覺
這是在聯覺人中最常見的種類之一。常見的原因是大腦中的色覺中心與字形中心靠得非常近,所以兩個區域更近也就更有利於發生異常神經連接。有字與顏色聯覺的人看每個字母或每個阿拉伯數字都有不同的顏色。所以當聯覺人在看英文課本或英文書籍時,也許就會看到像這樣五彩繽紛的畫面。

而且更有趣的是漢字,漢字在他們眼中的顏色並不是每個單字的劃分,而是偏旁或部首等表現出不同的色調。
所有聯覺人看到的顏色未必相同,就如他們在看同一本書時,也許第一個人看到的是一種顏色,第二個人看到的是另一種顏色,第三個人看到的顏色又有所不同。但是多數聯覺者仍有一些共通性,他們大多數都認為A這個字母是紅色的。
聲音與顏色聯覺
這也是另一個常見的聯覺種類。聽到說話聲、音樂或各種環境的聲音都會引發他們看到顏色。根據神經科學家Richard Cytowic的說法,聲音顏色聯覺「就像煙火」。比如黑膠唱碟發出的音樂,又或是廟裡和尚敲古鐘的聲音,聯覺誘發出的顏色就如煙火形態一樣散發出來,然後等聲音結束時又淡淡的散開了。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在初任威瑪宮廷樂長時,在樂團排練中大家非常驚訝聽到李斯特說:「拜託!再藍一點,我需要這種顏色」。然後又聽到:「那裡是深紫色,不是粉紅色」。一開始大家還以為是李斯特在開玩笑,後來才發現他似乎真的看得到顏色。
對於聲音顏色聯覺的人們很少會一致。有人認為C大調是白色的,然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卻是橙色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作曲家李斯特和尼古拉對音調的顏色聯覺就不一致。
音程味道聯覺
口中的味道會根據聽到的音程而改變。例如小二度是酸的,大三度是甜的。所謂音程就類似於公分、公尺的距離測量單位,在音樂中就叫音程,以度來計算。如果有學音樂的應該都懂,這裡就不詳細說明啦。想要知道音程的詳細說明,就麻煩自己google一下啦。

空間序列聯覺
具有空間序列聯覺的人在想像月份、日期、年份等時間概念時,他們能在週圍的空間中看見它們。也許是馬蹄形的,或許是圓形的,又或是螺旋階梯形狀等等。有的能感覺在比較遠的距離,有的在比較近的距離。多數人的空間序列也未必一致。

一名美國神經學家做了些測試,讓一位空間序列聯覺者在一月到十二月之間交替背誦月份。首先讓她正著背誦,然後再反著背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反著背誦的時間是正著背誦的三倍。但是她背誦正反的時間都同樣快,而且背誦的同時還會無意識地移動著眼睛和手指。這表明她的日曆似乎就在她眼前,而且並非她主觀臆想出來的。往往這些人的記憶力都比較優異,他們能回憶起遠多於一般人的細節。
聽覺觸覺聯覺
某些聲音可誘發身體某些部位的感覺。例如,具有聽覺觸覺的聯覺者一聽到某個特定單詞,身體某個部位可能就像被碰到一般,或可能在未觸摸的情況下,體驗到某些聲音在皮膚上產生的感覺。這是最不常見的聯覺型式之一。
我是覺得這種人滿可憐的啦。如果某個人想對付他的話,特地製造出各種讓他難受的聲音,他豈不是等同於被聲音攻擊肉體一樣。

然而,也有人猜想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也就是ASMR是不是也是一種聽覺觸覺聯覺。在未觸摸的情況下聽到某種聲音,身體上會產生刺麻感。就好比指甲刮黑板的聲音,我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感到皮膚發麻無法忍受吧。如果這個也算的話,那這類型就變得常見了。
序列人格聯覺
這個在上個影片也是蠻多人想了解的類型。序列人格聯覺也就是當看到數字、星期、月份或是字母等序列的時候,可聯想到個性或是性別。我就拿上個影片觀眾的留言來舉例好了。中文一到九在她眼中是這樣的:
一是短髮的女姓,二是成熟的女姓,三是活潑的女姓,四是年輕的女姓,五是普通男性,六是女學生,七是輕佻的男性,八是風流的男性,而九是高大的男性。
每個人的聯想也未必相同。另外還有阿拉伯數字的,1是一本正經的大叔,2和3經常吵架,4總喜歡自己呆著,6和7很粗魯,而且2還經常因為缺乏自信而難過。Wow,這也太酷了吧。

聲音情緒聯覺
這個也可以說是恐音症。這類型人聽到一再重複的噪音時,都會讓他難以按耐情緒或是導致心煩氣躁。但這裡不是指一般人聽到也會討厭的聲音,並不是像尖叫聲、嬰兒哭聲或是工業施工的電轉聲。而是多數一般人不至於生氣的聲音,如咀嚼聲、踱步聲、拍手聲等。
研究發現,恐音組和非恐音組的腦皮層,與傳遞訊息和情緒有關的前腦島皮層也出現不太一樣的連結。所以恐音症不是心理問題,而是神經科學層面的問題,所以也和聯覺相關。
鏡觸式聯覺
就像鏡子一樣反射所看到的東西到自己身上,真的和感同身受一樣,可以理解為同理心爆表的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聯覺類型。

美國就有一個神經科醫生 Joel Salinas 擁有這種聯覺,他表示:「當看見別人互相擁抱時,我會有被擁抱的感覺。」、「當看到他人受傷時,我也會感覺到痛楚。」他還回憶一次在醫學院的經驗,他記得有一名不幸要截肢手臂的病患,當時的感覺就好像自己的手被切斷一樣,非常真實,甚至還能感受到自己在流血。不過他沒有因此而苦惱,反而覺得這是一種「禮物」,能讓他更了解病人的症狀與病人拉近距離。
詞彙味覺聯覺
這也是其中一種特別又罕見的聯覺類型,這類人在聽到詞彙時會嚐到某些味道。例如,「小心」這個詞嚐起來就像草莓味,「電腦」這個詞嚐起來就像可樂味。在一部紀錄片中,James 表示每當有人說道 Derek,他就會嚐到耳屎味。。。至於他為什麼知道耳屎的味道,那就要問他本人了。目前估計,只有 0.2% 的人具有這種聯覺。
多重聯覺
以上提到的都是數據都比較齊全的聯覺種類,如果有哪些沒提到的,可以在下面留言補充你的經驗哦。
剛才說到的都是兩種聯繫在一起的聯覺,其實就像上個影片說的,也有三種或以上的聯覺種類。那最後這裡就說個最誇張的——多重聯覺。
所羅門·維尼亞米諾維奇·舍雷舍夫斯基(Solomon Veniaminovich Shereshevsky)是在 1886 年出生的俄國人,是少數被長期研究過,擁有所謂攝像式記憶力的人之一。他的這種能力在 1920 年因參加了某個新聞活動後發現,當時活動中是禁止所有參加的人做任何筆記,但在活動後,他令人驚訝的一字不差地回憶起講話的內容。而他本人亦為別人的驚嘆所詫異,因為他原以為這是人人都有的一種能力。儘管有超凡的記憶力,但他的智力測驗結果卻是平平,並稱記憶與智力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兩回事。

基於對他的研究結果,神經心理學家「亞歷山大·魯利亞」確定「所羅門·維尼亞米諾維奇·舍雷舍夫斯基」擁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通感特質,也就是聯覺,被稱為「五類重疊通感」,同時擁有序列人格、視覺顏色、聽覺視覺、空間序列等等。他發現自己有非凡能力後時常給別人表演「記憶魔術」,而在表演過程中難免會記住不想記住的東西。為了擺脫這些記憶,他發現將這些記憶寫在紙上然後再丟進火堆裡,看著那些記憶被活生生地燃燒殆盡,然後,他果然就真的把它們忘了。
結語
好了,這個就是其中一個多重聯覺人的一小段故事和聯覺的種類。大家是不是覺得有聯覺的人真的很酷?其實大多數人從小都是有聯覺的,但隨著人成長這能力也隨之下降和喪失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說他以前好像有這樣的經驗但現在卻沒了。
要說原因的話,如果站在科學的角度上是說,在成長的過程中,大腦為了有更加準確的感知判斷,而逐漸修整了不同的腦區之間的神經連結。但是在我看來,其實聯覺就是人的本能,但真的就在後天現有社會中慢慢喪失了。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