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障礙」?符合3項以上特徵有可能患上!

如果問你,你是否有反社會人格?以你當下的直覺答案是,有還是沒有呢?

之前有一個熱門韓國電視劇《梨泰院class》中的女主被描述成「反社會人格」。那「反社會人格」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呢?聽起來就好像很中二病的說詞,但事實上卻是心理學疾病的一種狀態。

快速目錄

反社會人格障礙是什麼?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那我們就要先知道什麼是「反社會行為」和「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

所謂「人格障礙」是指當一個人在行為、思想或情緒上長期處在某種異常狀態,並且可能造成社會或個人困擾,那麼在精神醫學上,這類人就會被歸類為「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在現今醫學可以分類出非常多種。「反社會人格」則是被列為當中的B型人格障礙。

所謂B型人格障礙也就是在人格障礙中主要分為三大類型:A型、B型、和C型。

A型人格障礙是屬於偏奇怪的或是異常狀態的疾病,比如妄想型人格、孤僻型人格、精神分裂型人格這3種人格障礙。

B型人格障礙則屬於比較「戲劇性」或是在情緒方面的疾病,有的是反社會人格、邊緣型人格、戲劇化人格、和自戀型人格。

C型人格障礙呢,也就是長期容易感到焦慮或害怕的人格特質,比如畏懼型人格、依賴型人格、和強迫型人格。

而今天要聊的就是這個比較「戲劇性」或是情緒方面的B型人格:反社會人格。

維C:那反社會行為呢?

反社會行為

「反社會行為」是一種表現,是指一種故意或非故意為了自己個人得到好處,而毫不顧慮的侵犯他人權利,違反了一般社會道德規範的行為。例如偷別人東西啊、欺騙他人、有意傷害他人或是虐待動物等等。換句話說,也就是和我們正常社會活動相反的不好行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而長期處在這種行為和B型人格特質,就是所謂的「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英文叫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ASPD。在世界上大約有4%的人存在,也就是在社會上大約每二十五人裡,就有一位反社會人格。

維C:誒,好像看起來不少啊。

而男性診斷出的可能性是女性的3到5倍,也就是這類人格中,男性會居多。

但要注意的是,由於有些人偶爾也會在某些誘惑下做出一些「反社會行為」,但他們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反社會人格」。所以做出「反社會行為」的人並不一定就是「反社會人格」。

當然在監獄裡的囚犯,診斷率是接近50%。這也表示「反社會行為」和「反社會人格」的確還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但就像剛才講的,偶爾做出「反社會行為」未必是真正的「反社會人格」。要知道「反社會人格」必須要同時符合一些心理特質,才稱得上「反社會人格」。


我們身邊的反社會人格

美國知名臨床精神病學專家,瑪莎·斯托特博士認為,許多人對「反社會人格」的了解一無所知或是非常粗淺,認為反社會人格就是那種「暴力型精神病態」,像是連續殺人犯、策劃恐怖襲擊、大屠殺等兇手,也就是俗話說的「心理變態」這類人啦。

維C:「心理變態」也算是「反社會人格」嗎?

「心理變態」和「反社會人格」的關係,我之後會繼續講。

維C:ok~

瑪莎博士表示,由於缺乏了解,所以我們很容易忽略「非暴力型反社會人格者」的存在。這類人混在我們人群中難以察覺,而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可能不只是表面的犯罪行為那樣而已。大家可以看一看這段故事:

小艾:伊芙!我的面試很棒耶!我真的覺得我會上,他們很欣賞我⋯⋯
小艾:⋯⋯那是我的新衣服。

伊芙:所以呢?
小艾:我還沒穿過。
伊芙:哇~

他們雖然在特意製造傷害,卻顯得相當理性。他們可以很有說服力,他們的基本意圖就是壓抑別人。

伊芙:冷靜點,小艾。你總是大驚小怪,只是衣服嘛!
小艾:抱歉,你說得對。好好玩吧,很適合你。
伊芙:我知道啊,謝謝!

這種人呢,他們也同時缺乏羞恥心、悔恨心和同理心的特質,就使得他們在為人處世上,以自我為中心又衝動。他們看似不一定犯了什麼大罪,甚至會用各種理由合理化他們所做的事。因此,對他人造成了難以想像的傷害。

同時,他們善於偽裝與欺騙,在通過「學習」和「社交」中能「想像」同理心是什麼回事,進而讓自己活得像「一般人」,輕易的操弄著人際關係。

而他們平時看起來就和一般人沒什麼區別,甚至在初次認識他們的時候,由於他們缺乏這種同理特質,而被他們的理性、EQ高、低調的性格給吸引。


如何辨認反社會人格者

根據「精神疾病與診斷手冊」第五版(DSM-5),反社會人格障礙ASPD診斷標準分為7項:

  1. 無法遵守社會規範或法律約束。
  2. 為了個人利益或樂趣而進行欺騙、詐騙或哄騙愚弄他人。
  3. 做事衝動、沒有事先計劃。
  4. 容易發怒,而且會有傷害他人為目的的行為或想法。
  5. 魯莽,不在意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6. 常常沒有責任感,例如工作無法長久,亂開支票等等。
  7. 缺乏悔恨、羞恥和內疚感,常常合理化自己對別人造成的傷害。

如果經常出現其中三項或以上,同時從十五歲開始就有廣泛的「漠視與侵犯他人權益」的思考、行為模式,則很有可能患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當然,為了避免小孩青春期的叛逆行為相連,所以十八歲後才能進行診斷。另外,這些「反社會行為」並不是只是在思覺失調症或躁鬱症發作的時候,而是一般正常狀態下出現才算。

但是這裡要聲明一下,這些內容僅供大家初步了解和參考,並不是叫大家去懷疑或猜測哪個人有「反社會人格」,而更詳細和可靠意見還是由專業人士做診斷為準確。

此文章僅供參考,請勿自行診斷。如有相關疑慮,請尋求專業人士的診斷和建議。

接著看下篇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