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人格類型?看人格就知道你心臟病的機率?!A型B型人格準嗎?

有一種說法,世界上的人可分成兩種性格,一個是A型人格,另一個是B型人格。不過,別搞錯了,這不是指血型中的A型和B型,它是人格特質中A型和B型。而且據說如果你是屬於A型人格特質,那你可能就要小心你的身體健康了。

大家是不是有個疑問,這個不是人格分類嗎?為什麼還關係到身體健康呢?

許多人會對人格測試感興趣,除了能夠認識自我和得到歸屬感外,了解一個人格特質也可以讓我們預知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所會有的反應與行為,甚至還能預測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也就是說如果通過觀察你的人格特質,就能預測你死於某種心臟病的機率。你會不會對其感到好奇呢?這就是A型和B型人格理論其中的一個研究觀點。好,我相信大家已經等不及想知道其中的為什麼,自己又是屬於A型還是B型,那我們就直接開始吧。

快速目錄

什麼是A型B型人格

首先要提醒大家,這個A型和B型人格並不是心理學家提出的名詞,而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由兩位心臟病學家首次提出的。為了方便理解,我們還是先描述下什麼是A型和B型人格。

A型人格被描述為有內驅動力、競爭心強、對時間急迫感、有期限的壓力、和強烈的進取心。

A型B型人格

所謂內驅動力是指這類人心裡有著強烈的願景或目標,他們有著不斷朝著這個目標前進的精神。競爭心呢,他們有著和別人比較的心態,在很多方面都有競爭的傾向。對時間的急迫感,他們做事習慣於快速,喜歡迅速的完成各種事情,在旁人眼中就是所謂的「急性子」。有期限的壓力,A型人格往往會處在中度的焦慮中,他們會為自己設下時間期限,常常的處在最後期限的壓力中。強烈的進取心,他們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同時也有著自己能超越他人的慾望。

而B型人格則是和A型人格完全相反。B型人格不具備強烈的內驅動力、進取心、時間急迫感、競爭和期限的壓力。也就是說B型人格的特質是比較放鬆、要求穩定、更有耐心、活在較低的工作壓力水平下。當然不是說B型人格就是懶散或沒成就,B型人格也可以有好的成就,只是在他們沒取得成就時,並不會像A型人格給自己較強烈的身體與精神壓力,強迫自己必須取得成就的心。B型人格在面對競爭時,他們更少關注輸贏,而是在這過程中的感受與自在。既然B型人格沒有時間急迫感,因此他們的時間觀念會比較差,可能做起事來,放鬆的心態讓他們的工作完成時間拉得較長。

A型B型人格

不過在性格來說,並沒有說A型特質會比較好或B型特質會比較好,兩種人格類型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缺點。

那回到我們一開始的重點,這兩個人格和健康又有什麼關係呢?


人格與健康關係

要了解他們的關係,就要從A型和B型人格的來歷講起。A型B型人格理論最早是由心臟病學家弗里德曼和羅森曼(Meyer Friedman & Ray Rosenman)在1950年提出的。

弗里德曼和羅森曼經營一家診所,診所一向來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唯獨要嫌麻煩的,就是候診室的椅子需要時常修補或更換,因為這些椅子一段時間就很快破損了。當然忙碌的弗里德曼雖然覺得很煩,但從來不去管背後的原因。

直到有一次,一貫幫忙更換椅子的裝潢師去渡假了,於是找來新的裝潢師幫忙。新的裝潢師一見到候診室的椅子,便好奇的問弗里德曼:「你的病人都很特別喔,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磨損的椅子。」因為所有要更換的椅子的破損點,都是座椅的前端和兩個扶手的邊緣,其他部分卻都沒有太大的問題。當然忙碌的弗里德曼才不理這些呢,就隨便用幾句話打發了裝潢師。

A型B型人格

過了幾年後,弗里德曼想起這個問題,才認真研究,於是發現了破損椅子與病人的關係,就是所謂的A型行為特質。在病人等待自己心臟疾病報告的時候,往往都是坐不住的人,他們會不斷扭動身體、摩擦扶手,比較焦躁與心急,這是在其他門診都比較少的現象。

維C:蛤?這樣就發明了A型人格?

當然不能憑這點就說明什麼人格吧,於是弗里德曼和羅森曼就對這方面展開了研究。首先兩位心臟病學家設計了一套可觀察的行為模式:A型行為模式和B型行為模式。也就是前面講的,A型特徵包括內驅動力、時間急迫、進取心、競爭和期限壓力;B型特徵就包括放鬆、穩定、有耐心等與A型相反的特質。

接著在各企業中找來了一群人,通過調查和詢問,最終找出69人充分符合A型行為模式和58人完全符合B型行為模式,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觀察研究。

結果發現,兩組受試者結果雖然接近,但大多的測量指標A組都是略高B組,而更有說服力的還是血液和疾病的比較,明顯能看出A組的平均血凝時間、膽固醇水平、角膜弓、冠心病都高於B組。血凝速度與心臟病及其他脈管疾病有關,凝血時間越慢,患病的危險性越小。

最後,弗里德曼和羅森曼將自己的研究寫進了一本書《A型行為與你的心臟》(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從此A型行為模式(也就是那些有著強烈的內驅動力、進取心、時間急迫感、競爭和期限的壓力的人)被認為更容易得心臟病。

維C:所以說如果我是A型人格就比較容易有心臟病咯?

大家先別急著下結論,雖然以上結果是這樣說,但因為是早期的研究,我們接著看下去就知道了。


破解迷思

當時弗里德曼和羅森曼發表的論點並不被許多醫學家接受,因為其他醫生更關注在心臟病的病理問題,而不是說「你是較衝動的人就得心臟病」的假說。

當然有不支持的人,就會有支持的人。一家菸草公司看到了弗里德曼和羅森曼的研究,就大力出資讓他們繼續研究。也就是菸草公司想讓人知道,造成心臟病的原因並不是抽菸,抽菸不會直接造成心臟病,而是人們的衝動、急迫感、焦躁等,是A型行為更容易導致心臟病的發生。

雖然有其他研究表示,焦慮壓力的確可能造成疾病的發生,但要說抽菸是無害的,在現今醫學來說是多麼可笑的事。


那A型人格是假的?

多倫多大學博士後學生威爾莫特(Michael Wilmot)想要驗證這個論點,於是他和他的團隊重現了以往的實驗,看看是否會得出相同的結論,但結果他們並沒有得出A型行為是一種天生的人格類型。

也就是說A型或B型人格這種二分法其實是不存在的,況且它不是心理學家提出的,只是心臟病學家發現而命名的行為模式。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以類型來區分人格是比較不準確的,而是要類似光譜的度量。就像以前「內向外向」的影片有提到,有人比較傾向於外向,有人比較傾向於內向,每個人都兼具兩邊的特質,幾乎不會有完全是外向或內向的情況。

A型B型人格

人們之所以會對人格類型感興趣,是因為他理解起來相對簡單。就像16種人格MBTI非常受大眾的歡迎,而MBTI有比較完整的理論根據,所以要比起這個A型B型人格來的可靠。如果大家對MBTI興趣的話,可以看回之前專講MBTI的影片。

那說到底,大家點開這個影片就是想要知道自己是A型或B型人格嘛。雖然A型B型人格理論到現今不太適用,但發現這類行為模式還是有價值的。如果大家真想知道自己是A型還是B型,可以根據前面提到的特徵來區分。

至於A型人格是否會比較容易得心臟病,這個至今無人能下結論。有人認為有A型行為模式的人比較容易變得激奮,這種極端激奮狀態導致身體產生過多的諸如腎上腺素的激素,同時心率血壓也會提高,長久下去會損害動脈而導致心臟病,當然也有人不認同這個說法。

好,我這裡只是分享給大家有這樣的研究理論存在,那大家對A型人格或B型人格什麼看法呢,都可以在下面留言。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