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擁有隱藏「讀心術」的人類?什麼是「共感人」?

你是否在一些場合中,容易出現各種奇怪的想法,突然心裡對一個人批評起來,突然感到悲傷,又或者突然感到憤怒情緒。這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想法,常常使你靜不下心來,甚至導致身心疲憊不堪。

你有聽過「共感人」這個詞嗎?有一類人是極度敏感的一群人,但這並不是之前說的「高敏感族群」。雖然他們也是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緒變化,但他們比「高敏感族群」來得更深入。

如果說「高敏感族群」是同理心爆表的狀態,那「共感人」就是同理心的「進化版」。他們的身體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人的心理感受,甚至能知道他人沒有說出的心理訊息。聽起來就像是讀心術對吧?但並不只是這麼簡單而已,並且好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原來就是「共感人」。那什麼是「共感人」?你是否是也是「共感人」呢?後面也有自我測試,看完就有答案啦。

快速目錄

什麼是共感人?

就像一開始說的,有些人不用特地做什麼,只要和別人待在同一個空間,就能敏感的感受到他人的心理情感,能體驗到他人當下的傷痛、憤怒或喜悅等感受。就像一個敏感開放的收音器,不管是好聽、難聽的聲音,都會被其收錄。

共感人
感受別人的情緒

在英文裡有一個專門形容這類高敏感的人,叫 Empath。Empath 這個詞是從同理心 Empathy 去掉個 y 形成的。Empath 最早是在 1956 年的科幻文學中用來形容一種超自然的「情緒心電感應」。他們能感受到接觸過人的心理情緒狀態,心領神會、感同身受。後來學術界翻譯成中文就叫「共感人」。

然而「共感人」這種聽起來不可思議的超自然現象,居然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並且不是一個兩個的案例喔。根據研究共感人相關的茱迪斯.歐洛芙(Judith Orloff)博士表示,雖然每個人的敏感程度不同,「共感人」大約佔人口的 20% 這麼多。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並不知道自己擁有「共感」的能力,甚至還不理解的時候,常常因為「高敏感」而感到痛苦不堪。如果你也有「高敏感」的問題,也許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共感人」。

維C:那不就是之前說的「高敏感族群」嗎?

不是。這和之前提到的「高敏感族群」雖然相似,但並不是同一個東西。「共感人」和「高敏感族群」的確有許多重疊的地方,比如都容易感受到刺激,對光線、聲音、氣味敏感,討厭人多的地方,容易「感官超載」的情況,也需要獨處時間來恢復精力等等。大多「高敏感族群」的特質,「共感人」都有。

但兩者的最大區別是,「共感人」的感受是更進一步內心化的。

世間萬物都存有「能量」,人類的情緒和身體知覺也不例外,這也是被科學所證實的。而「共感人」就能感受到周圍散發的這些精微「能量」,並把這些「能量」吸入自己體內。

維C:什麼意思啊?

好,首先要了解「能量」是什麼。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物理學。

愛因斯坦的老師,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普朗克發現一個公式:E = hv。能量 = 量子常數 x 振動頻率。簡單來說就是,越高「振動頻率」的物質,就會產生越強的「能量」,同時越強的「能量」也就越「無形」。

物質分為有形和無形兩種,像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桌子、電視、人體就是有形的。而像是光、電磁波、伽馬射線,還有思想意識就是無形的。而不管有形還是無形的物質,都是有能量存在的。

簡單的來說,某人想「今天被老闆罵了非常不爽」或是「昨天輸了比賽感到很難過」,這些思想意識、情緒都是一種能量。而「共感人」就能敏感的把這些能量,不管好的壞的,都不由自主的吸入自己體內,就如感同身受一樣。所以經常會分不清,到底是他人或是自己的情緒感受。

共感人
感受別人的情緒
能量

但「高敏感族群」就不會這樣。「高敏感族群」是高度理解他人的感受,並不是直接體驗他人的狀態,這就是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更多描述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吧。

不過「共感人」和「高敏感族群」並不是二選一的存在,所以你即可以是「高敏感族群」,也同時可以是「共感人」。

另外,我知道關於剛才「能量」的解釋不太全,有些觀眾朋友可能會不太理解,畢竟也比較複雜。而今天主軸是「共感人」,關於「能量」有機會再專門講講吧。


共感人會有的體驗

「共感人」的天線是24小時被動開放的。換句話說,只要是在周圍的「能量」,都會被他們吸收,想關都關不掉。所以無法和別人一樣過濾刺激,不管刺激是喜悅或悲傷,過多的刺激都會讓人「感官超載」。因此「共感」往往都讓他們感到困擾。

而「共感人」常見特徵有三個,也就是空間頻率、強烈情緒感受和他人情緒擔當。

1. 空間頻率影響

一個空間的頻率能量,對「共感人」來說有很大的影響。他們到了一個環境中,有時會突然冒出一個感覺或念頭來。例如正走在路上,突然一陣「好累啊」的情緒上來,但明明自己也沒有做什麼激烈運動,只是剛好路過籃球場,球場上幾個人正打的激烈的能量傳到了自己身上,感同身受。

又或是看到與自己沒半毛關係的陌生人之間的紛爭,自己也會莫名的憤怒起來。由於這些感覺太過生動,所以他們常常分不清到底是自己還是他人的。甚至有些人並不知道自己是「共感人」,常常以為是自己太過情緒化了。所以他們通常都不喜歡外出。

當然,如果周圍都是正的能量時,他們也會變得正向情緒。所以「共感人」都喜歡與正面開朗的人接觸。

2. 強烈情緒感受

共感人不只對他人的情緒感受非常敏感,同時也對光線、氣味、溫度、聲音等相當敏感。吵雜的聲音、明亮的光線令人很不舒服,聲音和光線彷彿穿透並振動到他們身體裡。

根據歐洛芙博士的說法,「共感人」擁有極度活躍的神經系統。他們無法過濾與阻絕刺激,假如一般人是用五根手指握住外界的刺激,他們則是五十根手指,是貨真價實的超級反應器。因此他們也不能看恐怖或悲情電影,又或是新聞報導暴力或受傷事件,不然他們就像正在經歷那件事一樣。

所以反過來說,「共感人」也和「高敏感族群」一樣,喜歡大自然和安靜的環境。

共感人
感受別人的情緒

3. 他人情緒擔當

由於「共感人」擁有深度理解他人的「讀心術」,因此別人向他們尋求幫助時,他們都能更真切了解別人的問題。甚至有時別人沒提到的,都能感受並提供更好的建議。別人也會驚訝的說:「你怎麼知道我也有這個問題?」

所以如果你是「共感人」的話,會發現人們在需要尋求幫助時會找你。另外,也有人把這類人稱為「行走的謊言偵測器」。加上有些「共感人」也特別容易感應到他人的身體症状,了解他人的痛點。因此共感人在治療師、咨詢師、主管職業中非常有優勢。當然,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感官超載」的情況,適當讓自己休息。

另外要注意的是,「共感人」雖然經常給人緊張辛苦的感覺,也常常被誤以為是「焦慮症」。但「共感人」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也沒被列入精神疾病列表中,所以他只是一種特別的特質。


共感人的自我測試

這個測試是從歐洛芙博士的著作《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來的。書裡也還有更多關於「共感人」的詳細解釋,所以大家有興趣不妨找來看看吧。

以下共有20題測試,如果你「很多時候是這樣」就答「是」,「很多時候不是這樣」就答「不是」。

  • 別人曾說我太敏感、太害羞或內向?
  • 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或焦慮?
  • 吵架與大吼大叫讓我不舒服?
  • 我經常感到自己無法融入團體?
  • 待在一堆人之中會耗損我的元氣,我需要時間獨處才能恢復?
  • 我是否受不了嘈雜的聲音、氣味或愛講話的人?
  • 我是否對化學物質敏感,或是不太能夠穿容易讓皮膚發癢的衣物?
  • 參加聚會時,我寧願自己開車,方便提早離開?
  • 遇到壓力時,我會不會大吃大喝?
  • 我害怕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窒息?
  • 我很容易被嚇到?
  • 我對咖啡因或藥物有強烈的反應?
  • 我是否不太能忍痛?
  • 我是否有社交孤立的傾向?
  • 我是否會接收他人的壓力、情緒、症狀?
  • 事情排山倒海而來,讓我精疲力竭。我喜歡一次做一件事就好?
  • 我喜歡親近大自然,滋養身心靈?
  • 和難纏的人或能量吸血鬼相處後,我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復原?
  • 相較於大城市,小城鎮或鄉村使我身心舒暢?
  • 相較於一大群人狂歡,我偏好一對一的互動或小型聚會?

如果1-5個「是」,至少有部分的你是共感人。如果6-10個「是」,你有中等的共感傾向。如果11-15個「是」,你有強烈的共感傾向。如果超過15個「是」,你百分之百是共感人。

不過,以我個人看法,這個測試題有許多特質都和「高敏感族群」重疊。所以如果你拿高分,可能不一定是「共感人」,也可能是「高敏感族群」也說不定?當然人家畢竟是專家,一定有其標準吧。也許共感人也有強弱之分的關係。另外,要記得我提過的「巴納姆效應」啊。


總結

總結來說,「共感人」和「高敏感族群」一樣,只是「共感人」比「高敏感族群」來得更深入內化。兩者面對的問題也大同小異,不是自身刺激的敏感問題,就是旁人投來的不解目光。「你太敏感啦!」「你想太多了吧!」

所以如果大家身旁有這類人,先不要急著認為他們有病症什麼的,也許他們就是你身邊特別的「共感人」。當然也許你自己就是其中一位的話,首先要熟悉你的這個「能力」,並把它用在對的地方。雖然這能力會帶來一些困擾,但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帶來許多一般人沒有的「優勢」。

那你是「共感人」嗎?在下面留言吧。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