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時看到的「漂浮物」是什麼?「飛蚊症」是什麽?

你是否曾經眼前會出現一些漂浮的小點?它就像一些微生物一樣漂浮在空中,而當你去注意它時,好像又消失了。再轉換視線時它又出現了。

上幾篇給大家講了很多關於「看」的心理學,包括臉盲啊、心盲啊、幻覺和錯覺之類的。雖然這集也是講「看到什麼」,但和之前有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在科學上去解釋。所以如果你曾經也看到像這類微生物漂浮在空中,那可不是錯覺或幻覺。而你所看到的是一種常見現象叫「飛蚊症」。

快速目錄

什麼是飛蚊症

飛蚊症在科學界被稱為 Muscae Volitantes。Muscae 在拉丁文中是指蒼蠅,Volitantes 是飄揚或飛的意思。正如其名,它就像煩人的蒼蠅蚊子一樣在眼前飛來飛去,所以中文被稱為飛蚊症。至於為什麼不叫飛蠅症,我是不太清楚啦,也許他們覺得蒼蠅有點噁心,還是用蚊子會比較好一些也說不定。

飛蚊症

當然這個不是重點。不管是蒼蠅還是蚊子,事實上它們並不是真的蟲子,也不是什麼外來生命體。它就是存在於我們眼球中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一些紅血球、蛋白質塊或組織細胞。

維C:那為什麼我們會看到它們呢?

這些漂浮物雖然很小,可是當它們漂浮到可見範圍時,它們的影子就會投影到視網膜上,被眼球後方的感光組織捕捉到。所以我們就能看到眼前多出了一些奇怪的不明物體。可是一般這些「飛蚊」不太容易被察覺,只有當它們靠近視網膜的時候才會被察覺。這可以比喻成,接受光的瞳孔就像手電筒一樣,後面的牆壁就如視網膜,中間的物體就是漂浮物。當物體離牆壁更近的時候,影子就更明顯,離開牆壁較遠,影子就會減弱或消失。

維C:我發現看著白色的屏幕時,比較容易出現這些外星生物誒。

其實並不是。反而看到「飛蚊」的人,就要多注意了,尤其很頻繁看到的人。

飛蚊症,眼球,紅血球,蛋白質塊,組織細胞

盯著白屏幕或是看著亮的單色畫面,比如藍天,「飛蚊」確實也會特別明顯。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當眼睛面對越強的光線時,瞳孔自然也就會越小嘛。眼睛瞳孔變小光線就會更集中,這個也可以用剛才的比喻一樣。手電筒就是瞳孔,當手電筒的光線比較集中時,影子的成像是不是就會比較明顯了啦。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看亮的地方會比較容易察覺「飛蚊」的原因。而且這些不是「外星生物」,是人體細胞啦。

維C:哦,那你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會看到這個外星…額..這個「飛蚊」咯?

事實上,我們本來是不會看到它們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球內的玻璃體原本是透明乾淨的,就像一塊透明果凍一樣,沒有這些「飛蚊」的存在。而當人慢慢老化的時候,這個玻璃體就會慢慢液化,當中的一些膠原蛋白也會崩解成纖維狀,成為所謂的「飛蚊」。而如果是一些紅血球的「飛蚊」,那更要注意了。通常紅血球的出現,就表示視網膜有裂孔,導致紅血球進入到玻璃體內。


飛蚊症嚴重性

以往「飛蚊症」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但由於現在科技的發達,人人一部手機電腦,眼睛過度的使用和近視,導致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患上了「飛蚊症」。大家是不是有發現,往往看到「飛蚊」時大多都在用眼過度的情況下發生?所以為什麼稱為一種症,因為這並不是人一開始就有的狀態。

維C:腫麼辦,我有看過「飛蚊」勒,那我眼睛是不是有問題了?

先別急,飛蚊症也分為三類,要知道你是哪一類才能判斷。

飛蚊症

飛蚊症種類

生理性、退化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佔三類的 20%,多數是發生在四十歲以下,能看到一些「飛蚊」,但由於這些是生理性自然形成的雜質,通常會自然消失。

退化性佔三類的最多 75%,一般在四十歲以上,而只能看到一個「飛蚊」,由於玻璃體退化後與視網膜分開所形成的玻璃體漂浮物。

病理性佔三類最少 5%,可是卻是屬於嚴重的症狀。病患會看到非常多的「飛蚊」,這很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的視力,導致失明的可能。

所以總結來說,飛蚊症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有時看到有幾個漂浮物、而且不常發生,那不必擔心,多屬於生理性「飛蚊症」。也許只是用眼過度,適當的休息就可以,不必就醫。但如果是眼前飛蚊突然增加,就屬於病理性的了,建議還是找眼科醫生檢查一下會比較好吧。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相關閱讀  【下篇】如何用心理現象,騙別人愛上你?你被操控了卻不知道!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