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功用是推動體內的血液循環功能,把所有的血液輸送到全身上下,讓身體有足夠的氧氣和養分進行活動。但大家知不知道,在人體當中其實還存在著第二個心臟。
第二個心臟在哪裡?
對,那這第二個心臟在哪裡呢?就在人的腿上。
腿為什麼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而第二個心臟是藏在腿的哪一部分呢?首先,簡單的講解一下心臟的血管循環系統。
血管循環系統
一般人類、鳥類和哺乳類的心臟都分成4個部分,上半部分心房,負責匯集血液,下半部分心室,負責輸出血液。而心房、心室也各分左、右。

首先,把氧氣吸入肺後,經過肺處理後的充氧血,也就是充滿營養與氧氣的血液,通過肺靜脈回到左心房,然後下到左心室,由人體最大的動脈主動脈輸出到各個小動脈,然後再分支到微血管組織細胞中,供給所有身體組織細胞養分。
接下來組織細胞也會把上一輪用好的血液,也就是減氧血,送回心臟,但送回心臟當然不是回到同個動脈中,要不然就打架了嘛。所以就通過小靜脈,然後再回到大靜脈,也就是連接右心房的上腔靜脈和下腔靜脈,最後再回到右心房,然後通過右心室把減氧血輸出到肺部,再從肺部得到充氧血後,又回到了左心房裡。就這樣繼續循環下去,這就是整個身體血液循環的過程。

為什麼「腿」是「第二心臟」?
所以這裡大家就可以看到,心臟與腳趾的距離最遠,而且要從心臟將血液輸送到腳底,然後再通過靜脈將血液逆著重力流回到心臟,那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啊。對靜脈來說,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壓力是血液的流動力之一,所以腿部血液要通過靜脈回流到心臟,主要就要靠下肢肌肉較發達的小腿的幫忙了。小腿肌肉的正常膨與脹收縮,就如「第二個心臟」一樣,幫浦血液打回到「第一個心臟」去。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小腿的幫忙,下肢流回心臟的血液就會變得緩慢與少量,那心臟就必須輸出更多的血壓把腿部的血液打回來,這時對心臟是不是就造成更多的負擔了。換句話說,人體的百分之七十的血液就靠這「第二心臟」幫浦打回到「第一心臟」去。

少了它,就等於心臟少了個幫手,心臟就要獨自用更多的力量把這百分之七十的血液打回來。久而久之,這樣面臨心臟衰竭的命運就不遠了,甚至還造成各種疾病,如血液堆積在下肢造成的靜脈曲張啦,血液不循環造成的局部腫脹、發黑、發麻、抽筋、頭暈等現象。
所以心臟不好的人,往往醫生都會先檢查足部。如果是初步的症狀,都會建議多按摩與更多的足部運動,比如每天要行走一萬步,久站或久坐時要不時的運動腳趾頭,又或是輕輕按摩小腿穴位等等。
所以好好的鍛煉小腿和適當的足部運動,就相當多了一個強力的幫浦心臟一樣,同時就能減少許多疾病的發生。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