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都聽過催眠術吧。在網絡電視上,一個人對著另一個人擺動著鐘擺,搖著搖著,然後聽到一聲「睡吧」,對方就睡著了。這也就是一般我們印象中的催眠,當然不只是這種方法,剛才提到的只是其中一種大家熟知的老舊催眠方式。那催眠到底是真的嗎?今天就來講講催眠。
催眠他人又或是自我催眠,其實都是可以實現的,但首先大家要先了解一下催眠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催眠
催眠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被催眠者會處在一個很放鬆但意識高度集中的狀態,相對地無法察覺自己身邊的環境,同時會對他人的暗示有著極高的反應,尤其是催眠師反复的語言誘導。但大多數人會對催眠有一些誤會,事實上催眠並沒有讓人進入睡眠狀態。就像剛才說的,只是意識進入了高度集中的狀態,但在旁觀者看來就像睡著一樣,因為如果真的睡著了,那催眠師在說什麼他也就聽不到了啦。

另外,你會發現催眠並不是百分之百成功的,因為催眠的成功基本因素,除了催眠師本身的經驗和技藝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被催眠者是否對催眠師的信任。
舉個例子好了,假設催眠師在台上要表演催眠,他可以隨機從台下挑選一位觀眾上來催眠。這位觀眾與催眠師一開始當然是互不認識的,所以這時催眠師就要使這位觀眾,不管是用語言誘導還是肢體行為,讓這位觀眾感到放心與信任,接下來的催眠才會比較容易成功。原因是如果被催眠者並不相信催眠師,並有意去抵觸催眠師的誘導,那他自然也就很難進入高度集中的狀態,沒有這個狀態也就沒辦法達到催眠的狀態啦。
大多數人認為心智薄弱或笨的人更容易被催眠,事實上是相反的。由於被催眠需要很好的專注力和理解能力,能容易的理解催眠師的誘導從而被催眠,所以往往較容易被催眠的人都是腦筋比較好的人啦。
這時大家是不是想,「糟糕,我是聰明人誒,那我豈不是很容易被催眠。」大家先別擔心,催眠也是一種主觀的體驗,在催眠中任何時候你都能夠自主的做決定,就好比一台車「你是引擎,他是方向盤」,他可以誘導你去各種地方,但只要你引擎一關,他再怎麼擺動方向盤也是無法向前走吧。
催眠的方法
好,大家了解催眠後,我們就可以講解催眠的方法了。首先,就如剛所才提到的,要與催眠者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係。你可以講解一下催眠的原理和一些會出現的現象等等,並且要有自信的說出來,讓他能夠相信與放心的配合你。這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越是厲害的催眠師就越快能建立好這種關係,這可以多看一些心理學的書籍。

好,然後你要告訴他完全放鬆,比如說:「放鬆你的腳,放鬆你的背部,感覺到你全身都無比放鬆」等等。接下來,把你的要求變成建議,讓催眠者更加放鬆,比如說:「你能感到自己已經放鬆了,當我繼續說的時候,你會感到越來越放鬆,直到你進入到一個深深、安靜祥和的狀態。」用適合的語調和語速重複一兩三遍。
如果成功的話,基本上就可以開始誘導你想誘導的事情了。但是這裡要注意,誘導的方向必須是好的還有是被催眠者願意的事情。完畢後,要把他喚醒回來,比如說:「我會從一數到三,之後你便會完全清醒,精神振奮」等等。對初學者來說,越安靜的環境越好。
當然催眠這也是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達成的。如果大家對催眠術真的很感興趣,可以直接找催眠相關的書籍,因為我這裡只是舉些例子,並不是具體的方法。所以要想真正掌握,還是要去拜訪專業的老師或書籍啦。
催眠的類型
那在電視或網上看到的一些很誇張的催眠是真的嗎?比如一上台就瞬間催眠,讓被催眠者變成演奏家,又或是躺在板凳上把他催眠成一座橋,上面人踩上去也沒關係等等。其實催眠分成表演型催眠和治療型催眠。
表演型催眠
這也就屬於表演型催眠。表演型催眠不能說完全是演員們的表演,許多真正的催眠大師確實是真的有這種催眠的能力。但畢竟是節目表演嘛,為了讓節目好看,那表演過程中如果被催眠者並未能真正進入催眠狀況,但是為了使表演順利,當然也得配合催眠師的表演啦。如果你說隨機挑選台下的觀眾,那觀眾為什麼要配合呢?原因是每個人內心本來就隱藏著表演的慾望,既然敢上台必定是想要展示展示吧,當然也可能是其他的心理因素啦,這裡就關係到更多的心理學了。
治療型催眠
治療型催眠,這是除了表演型催眠以外最普遍的催眠形式,也是某種治療方法,能治療一些心理病,改善失眠,幫助戒菸、戒酒、減肥、調整不良飲食習慣等等。
自我催眠也算是一種治療型催眠。比如說一個人沒有自信,又或是有壓力、焦慮或悲傷等等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自我催眠達到減緩與放鬆的效果。催眠方法與剛才談到的差不多,根據每個人的狀態不同,都有不同的調整。所以催眠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神秘,當然我也不排除會有像巫術或是超能力那樣的催眠方式。如果大家真的是想了解這種催眠,那還是去找找專業的書籍或老師會比較好。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