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外表光鮮亮麗,對你百般依順。但一旦靠近他,一瞬間,180度的轉變,成為索取你、剝奪你有毒的對象。
上期在黑暗三角人格中,有談到自戀型人格是怎樣的情況。因為只聊到其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其他描述沒說到。例如,自戀型人格的特徵是什麼?他的診斷標準?什麼導致他們自戀等等。這集就來詳細聊聊自戀型人格障礙吧。
什麼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在《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中,自戀型人格障礙被歸類為人格障礙ABC型中的B型人格障礙,偏戲劇性或情緒方面的人格障礙。
一開始把自戀和人格聯繫在一起,是由精神分析師羅伯特·韋爾德(Robert Waelder)在1925年提出的。經過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1968年才正式出現「自戀型人格障礙」。
而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分為4個面向:自我意識膨脹、維持自我膨脹、人際關係角色和行為導向。
1. 自我意識膨脹

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最常見的特徵就是,他們在自我認知當中,認為自己是與眾不同的,自己是「特殊」的一類人。所以他們也只能和那些「特殊」的人聯繫在一起,和那些「特殊」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例如,自己身邊的家人、伴侶、朋友,因為我是個「完美」的人,所以我的家人、伴侶和朋友也應該要是「完美」的,那樣才符合我「特殊」的身分。我做的事情也是要「特殊」的,一般的工作不適合我。因此他們會不斷要求身邊的人:「你應該要這樣做」「你應該要那樣做」。
同時他們會沈浸在一種自我世界的幻想中。在這個幻想世界中,自己必然是這裡的國王貴族,權利、樣貌、才華樣樣有。所以別人應該要給予自己特別優待,應該儘量滿足自己的期望。
2. 維持自我膨脹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就像一顆膨脹的氣球一樣,為了要保持自己是「特別」的存在,因此需要別人不斷的給予稱讚和崇拜。無論受到多少的稱讚,都永遠不夠。就像一顆氣球一樣,需要不斷的打氣,讓他維持「膨脹狀態」。
當然,除了別人的打氣外,自我充氣也是少不了的。時常誇大自己有多麼的有才能和成就,自己多麼的重要和偉大,常常表現一種高傲和自大的態度。
3. 人際關係角色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在人際關係中,通常都是扮演索取和剝削他人的角色。他們缺乏同理心,不願傾聽別人的感受,永遠都是「我、我、我」。
儘管你怎麼為他讚美打氣,這些對他們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會因為你的讚美而反過來為你加油打氣,因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認為他們是「理所當然的受益者」。
不過也有一種情況,起初認識他們的時候,他們會給人一種很有自信、很魅力的一種感覺。你也許發現,他們也沒對你索取任何東西啊。因為這很可能是他們操控他人的第一步。
一開始和他人交往的時候,因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要別人讚美和欣賞他,因此首先要讓別人對他有極好的印象。他們根本不必要特別裝扮,因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本來就對自己的外表、言談舉止都是非常講究的,都是要追求完美的。
自戀型人格和完美主義往往都是聯繫在一起的。自戀的人通常都帶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如果想了解完美主義的,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吧。
因此一開始認識他們的時候,他人很容易被他們的自信、紳士、風度、才能等給吸引,就像你也踏入了他們的幻想世界中。而當你加入到他的幻想世界裡,他是國王,你就是僕人了。你要恭維他、讚揚他、順從他,但他是國王,不必為你做任何事情。
4. 行為導向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幻想世界,是他們保護自己的結界,保護自己在現實中的空虛感、羞恥感。所以一旦有人不認同他的想法,指出他的錯誤時,也就是幻想世界受到威脅,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就會極力的反彈、回嗆、敵對等,反擊試圖破壞他幻想的人。
其實別看自戀型人格障礙外表多麼自大、高傲,事實上他們內心是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的。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真正有自信、有能力的人,不需要通過別人的讚賞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那些需要別人讚美、認同的人,往往都是自卑、沒有自信的人,因為他們需要通過別人的讚揚來覺得自己是好的。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也常常會妒忌他人,同時也認為他人正在妒忌自己。不管你是否是自戀型人格,一旦妒忌心一起,人就很容易做出不好的事情。為了打擊他人造謠、誣陷、抹黑,這種隱形的傷害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容易起妒忌心的朋友,還是儘量改掉妒忌的習慣吧。因為一旦妒忌心養大後,就真的很難控制了。
好,回到自戀型人格這裡。就像之前說到的,貶低和打擊他人是他們操縱他人的一種方式。
例子
在一段情侶關係中,男生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男生我們姑且叫他小亮,女生我們就叫她小美。
小美起初認識小亮的時候,覺得這個男生還不錯,行為表現都很有魅力。不過,當小美和小亮在一起後,小亮開始對小美各種批評,批評她穿著的品味(你能不能有點品味),貶低她交的朋友(你選友眼光太差了吧)。語言中就像透露著「你應該跟著我的想法去做」,不過語氣態度上並沒有表現惡劣謾罵,就如理所當然的告訴她事實一樣。
有時,小美和小亮在談論某些事情時(昨天上班來了個新同事),小亮表面好像在聽小美說,但接下來小亮回的話卻不是小美所提的事情,而是關於小亮要購買的東西(昨天我買的型鞋好看吧)。話題永遠圍繞著小亮走。
小亮平時很喜歡打扮,對自己的外貌相當自信,經常誇自己是大帥哥。當小美和小亮要出門約會時,小亮經常會嘲笑小美的打扮老土(你打扮太土了,怎麼好意思和我出門)。
儘管小亮從沒對小美動手動腳,但語言的暴力已經讓小美身心疲累。小美有向小亮提出問題,不過小亮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有錯。

最後,小美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我做的不對,我哪裡做的不夠好,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這就是所謂的「煤氣燈效應」,用一些方法讓對方質疑自己,最後導致受害者認知失調和發生變化。這個「煤氣燈效應」也是心理操控的一種,有專門做一期講過喔。
如果小美這樣持續下去,很可能會產生另一種症狀,也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小美對小亮的行為演變成一種互相依賴,為對方的問題道歉,甚至找理由辯護。也就是受害者會對加害者產生同情和愛慕表現。同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詳細介紹,可以到網站找找。
統計
自戀型人格障礙,英文叫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NPD。自戀 Narcissism 這個詞其實源自於希臘的一個神話故事,這個在黑暗三角人格有說到。故事大概就是,古希臘有一個俊美的男子叫 Narcissus。有一天,他在一個水池中看了自己的倒影,最後因為被自己的美貌吸引,然後就離不開水池,最終被自己「帥死」了。
因此,患上自戀型人格的人就像 Narcissus 這樣,沈浸在自己美貌和幻想中,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一種表現。
根據統計,世界人口有大約有 1% 的人為自戀型人格障礙,而在精神疾病門診病人裡,則是 2% 到 16%。通常診斷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有高達 50% 到 75% 都是男性。也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大多都是男性較多,而有相似症狀的女性大多都是「戲劇化人格障礙」。
不過,這裡要注意,不是所有自我感覺特殊的人,都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有些自我感覺良好,頂多只能稱得上自戀,因為之所以稱得上自戀型人格障礙,是因為同時符合一系列特徵,也要符合人格障礙的標準。
診斷標準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5,符合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症狀有 9 項:
- 具有誇大自我「重要性」、「偉大性」的思維模式,會時常誇大自己多麼有才能和成就。
- 沈浸在幻想自己無限的成功,有權利、才華、外貌或是完美愛情中。
- 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只有高知識、高地位、高才華等「特殊的人」才能了解他們或與他們聯繫一起。
- 過度的要求他人的讚美,無論受到多少的稱讚,都永遠不夠。
- 認為自己有特權,別人應該特別優待和滿足自己的期望。
- 在人際關係上剝削他人,也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利用別人。
- 缺乏同理心,不願傾聽別人的感受、理解別人的需求。
- 常常妒忌他人,同時也認為他人正在妒忌自己。
- 表現為高傲、自大的行為或態度。
如果長期出現 5 項或以上,同時必須是成年早期開始,也就是 18 到 25 歲開始,同時也符合「人格障礙」的標準,才算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和以往一樣,這只是給大家初步了解,真正的還是要由專業人士診斷為準確。
成因與治療
自戀型人格障礙目前所知,沒有單一的成因,每個人發生的原因都不同。可能是小時候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很高、過度的讚美,又或是幼年遭受忽視、強烈的否定等,致使他們延伸出一種想法,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就要「追求完美」,為了不再遭受痛苦就要「達到完美」。

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追求完美」卻又「達不到完美」的時候,為了保護自己,就幻想出一個自己的世界,逃避真實自我的出現。「自戀型人格」就像患者的保護層一樣,真實的自己躲在裡面。不管他人變得怎樣,使出什麼手段,只要我守住這個殼,脆弱的內心自卑感就不會被觸碰到。
而治療方面也和大多人格障礙一樣,通過心理療法,需要患者內心真正的想改變它,才會有所改善。
結語
其實,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內心,都是極度脆弱的。儘管表面多麼光鮮亮麗,背後卻有一個深深的自卑感。但我並沒有想為他們洗白,操控他人還是不對的。所以,不管是受害者還是自戀型人格障礙本身,首先還是要了解症狀,了解現在的處境,之後對改善情況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此文章僅供參考,請勿自行診斷。如有相關疑慮,請尋求專業人士的診斷和建議。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