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從何而來?為什麼一星期有七天?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一星期只有7天?為什麼不是6天或是5天?為什麼沒有星期八、星期九呢?

快速目錄

時間單位的起源

每個時間單位看起來都有合理的解釋。地球自轉一圈為一天,月球圍著地球公轉一圈為一個月,地球圍著太陽公轉一圈為一年。那星期、小時、分鐘或秒又是怎麼個解釋呢?

這個我們就要追溯到公元前約2000年的時候(離現在大約4000年前),古埃及人把白天和黑夜分為兩個部分,再根據日晷和水鐘將白天和黑夜各分為12等份,那樣一整天下來就24等份,也就是24小時。


蘇美爾文明與60進位制

然後再追溯到蘇美爾文明,這是人類目前發現最早期文明開始的地方。當時在天文方面的計算都是以60位基數的進位制,也就代表從1數到60後便會跳回1,概念類似於我們現代使用的10位、100位進位制,從一數到十或百後便會跳回一的同樣道理。

這是因為60對他們來說是個蠻特別的數字,60共有12個正因數,即1、2、3、4、5、6、10、12、15、20、30和60,同時擁有較多能被整除的數字,也可拆分成多種不同的整數,例如2個30,3個20,4個15,6個10,甚至是12個5。之後古巴比倫人也接受了這個計算法,通過使用基數60的計算方式,分鐘與秒就被發明出來了。

小時
60

星期制度的起源

所以星期也不例外,也是古人發明出來的計時法。據說蘇美爾人認為有7位星神每天輪流主管一天,於是建立了神塔進行禮拜,從下到上分別為太陽神、月亮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所以星期制度就這樣誕生了。

但是這樣並不是全部。接下來古巴比倫人也把這個制度繼承下來,他們也建立了七星塔進行每一天的禮拜,而每一天以神的名來命名:

  • 太陽神 Sun’s Day(日曜日)
  • 月亮神 Moon’s Day(月曜日)
  • 火星神 Mars’s Day(火曜日)
  • 水星神 Mercury’s Day(水曜日)
  • 木星神 Jupiter’s Day(木曜日)
  • 金星神 Venus’s Day(金曜日)
  • 土星神 Saturn’s Day(土曜日)

後來,古猶太人受到了兩河流域文明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然後再傳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等地方。但是古羅馬人把將一些代表行星的神換成北歐神話中的神,把火星神換成戰神提爾(Tyr’s day),把水星神換成主神奧丁(Woden’s day),把木星神換成雷神索爾(Thor’s day),把金星神換成女神弗麗嘉(Frigg’s day),把土星神換成羅馬神話中的農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s day)。

星期
神話
古代
古羅馬

之後在公元321年3月7日(離現在大約1700年前),羅馬帝國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7天為一周。君士坦丁大帝也把基督教設為羅馬帝國的國教。由於《聖經》創世紀的記載,是說上帝第一天創造了光,第二天造了空氣和水,第三天造陸地、海和各類植物,第四天造日、月、星辰和定晝夜、節令、日子和年歲,第五天造各類動物,第六天上帝按著祂的形象造人,第七天創造工作完畢,上帝歇了祂一切的工作,並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基督徒認為第七天是星期日,所以隨後星期日則成為每個信徒禮拜的日子。「禮拜一,禮拜二」這個詞也是由這兒來。接下來這個制度就一直沿用至今,從古英文也變成現代熟悉的英文。


中文的「星期」名稱由來

那為什麼中文叫「星期」而且以數字計算呢?在清朝末的時候,大量西方的東西開始湧入中國,星期制也是這時帶進去的,但當時不叫「星期」叫「曜日」。確實「七曜」中國古人在以前觀察天體時早就知道了,但是星期制確實是這個時候才引用的。到了公元1905年,清朝政府在規範教科書中,把「曜日」變成「星期」。曜有著星星或星球的意思,再加上週期的期,所以就變成「星期」二字。「日曜日」就規範命名為「星期日」。以此類推,「月曜日」應該會是星期月吧,但有個負責主持規範的人叫「袁嘉穀」。他看了看,星期月、星期火、星期水、星期土什麼的……這太怪了吧。於是,他決定從月曜日這天開始改成數字排列,分別就叫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就這樣,中文的星期制度就定下來了。


現代不同文化中的星期

最後,一星期以「星相制」來命名的國家現在還是有的。日本、韓國和朝鮮就是「星相制」的。另外,許多國家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8601都會把星期一作為每星期的第一天,但日本則把星期日作為每星期的第一天。然而埃及則是星期六是每星期的開始。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相關閱讀  時間不夠用?海軍2分鐘入眠法!5種模式一天只需睡2小時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