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該把人生交給「陌生人」…拖延症如何搞砸你的人生?解決拖延Top5招

如果我告訴你,你現在的處境相當危險,你正在悄悄的把你的人生交給一個「陌生人」。

更讓人驚訝的是,你以為是自己在做決定,其實,是「情緒」在操控每一個動作,你只是負責演出而已。

「我現在不想做…」
「等下再做吧…」
「別擔心,之後很快就能完成的…」

你正在「拖延」,你是知道的。

但如果你以為你的「拖延」是因為懶惰、不夠自律,那就錯了。早在80年代心理學家發現,人類拖延的根本原因不是懶惰、也不是時間管理問題,而是我們大腦啟動了一種開關。

每次這個開關一啟動,你就會開始拖延…你會開始滑手機、收拾、吃東西,開始做一些完全不重要的事情。

拖延症

而這個開關是什麼呢?是我們的「情緒」。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拖延症的權威 Timothy Pychyl 在他的《解決拖延症難題》一書中指出:

Procrastination is not a time management problem. It is an emotional management problem.

「拖延不是時間管理問題,而是一個情緒調節問題。」

也就是說,真正拖延你的是一個連我們自己都不太了解的「大腦情緒系統」。

如果你和我一樣,也為拖延感到焦慮及困擾,接下來,我們一起探究這神秘的情緒系統內部。

快速目錄

首先,所有的一切,從一個有趣的童話說起——

拖延症,懶惰

從前從前,有一座奇妙的王國。在王國的最西邊有座高塔,高塔裡住著一位「智慧先知」。智慧先知總是能預測未來、規劃路線、設定目標,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我們能看出,整座島嶼就是我們的大腦。智慧先知所代表的是腦內掌管理性決策的「前額葉皮質」。

另一方面,在王國的中央森林裡,住著一個「情緒精靈」。情緒精靈擅長感知情緒,像是困難來時它會大喊:「不行不行,太難了、太無聊了!」面對壓力時它會喊著:「啊!我要放鬆、我要逃離、我要開心!」面對快樂時它會表示:「太棒了,我還想要、給我更多!」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在現實中它象徵著我們腦內掌管情緒的「伏隔核、杏仁核」等第一時間察覺威脅和壓力的區域。

有一天,你準備寫作業報告,智慧先知馬上幫你進行規劃,並且預測到這項任務對你未來有好處,非常值得去做。

但還沒等你開始,很快這個消息就傳到了情緒精靈那裡。情緒精靈馬上跳起來說:

「寫作業?不行不行,太累人了!我好痛苦,我好壓力!」

你認為情緒精靈會跑去和智慧先知商量嗎?

「和那老頭商量?No!我有我的辦法…」

於是情緒精靈跑到了一個叫「記憶之海」的地方,那裡住著一個叫「海馬迴」的守護者。情緒精靈大喊:

「守護者!告訴我吧!有什麼事能讓我馬上開心?」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海馬迴翻了翻水面的記憶漣漪,水面呈現出上次你在滑IG看到的搞笑短片的畫面。

情緒精靈聽了超開心,沒有馬上回到中央,而是偷偷跑到了一個神秘的地方——「VTA 慾望森林」。

在那裡樹上結著一顆顆的「慾望果實」,這種果實叫做「多巴胺」。只要吃下一顆「多巴胺」,情緒精靈就會變得超級有力氣。

「多巴胺」在現實中,是腦內提高做事的動力的神經傳導物質,俗稱「慾望分子」。想了解多巴胺可以看「上癮」這集。

情緒精靈馬上衝回到了中央森林,吞下數十顆「慾望果實」,立即發出「逃離報告任務」,行動轉向「IG滑滑樂」。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智慧先知看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出來說話:

「不要聽小鬼的話,這份任務對你未來非常重要…必須馬上處理」

然而情緒精靈在果實的加持下,已經變得非常強大,現在的智慧先知的話語已經沒有力度,最終整個王國的主宰權都歸情緒精靈的了。

結果你放下了手中的報告,跳上沙發,告訴自己:「先休息一下,等下再寫吧」還一面滑著IG一面暗示自己:「別擔心,這件事我之後很快就能完成的」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所以說,讓你拖延的是你的情緒。

而 Timothy 教授表示,拖延是一種「短期情緒調節策略」。拖延者會選擇讓自己短期心情好過一點的行為,因為他們想避免當下任務帶來的負面情緒:無聊、不確定性、焦慮及挫折感。

你之前可能不知道腦內發生了什麼,現在你知道了。你的拖延不是沒有動力,而是把動力轉移到另一個事情上了。

那你想不想知道,又是什麼讓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明明眼前擺著的事情該做,就是不想做呢?有什麼方法讓自己無痛做事呢?


為什麼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

為什麼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明明眼前擺著的事情該做,就是不想做呢?

在經濟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被稱為「時間不一致」time inconsistency。你可以想像這裡有兩個你,一個是「現在的你」,一個是「未來的你」。

「未來的你」想要擁有好的身材,可「現在的你」只想喝奶茶。然而結果常常是「現在的你」獲勝。原因是:雖然「未來的你」可以設定目標,但只有「現在的你」才能採取行動。

你的確想要有苗條的身材,可是眼前的奶茶「價值」更高。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欸,在喝完奶茶後,你像是突然從夢中驚醒一樣:「如果真要拿奶茶和苗條身材比較,答案肯定是苗條身材更有價值啊,為什麼我當下會搞錯啊?」

人們會對未來的獎勵沒有耐心,當獎勵需要等待才能獲得時,獎勵在一個人心中的價值感會降低,這也被稱作「延遲折扣」。

你口中說的:「今天最後一杯,明天開始減肥。」但「明天的你」真的會在明天開始嗎?

人們往往對「未來的自己」過度樂觀,常常把當下困難的任務丟給「未來的自己」,希望未來的自己更有動力和能力去完成任務。

但你卻忽略了,「未來的你」其實也是「現在的你」。你是什麼樣的性格,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和你現在的心態與動力是一樣的。

簡單的例子——

「今天的你」想要喝奶茶,把減肥推給「明天的你」;到了明天,「明天的你」會變成「今天的你」;「今天的你」覺得減肥好累,把減肥推給「明天的你」;到了明天,「明天的你」又變成「今天的你」,「今天的你」覺得再等一等,把減肥推給「明天的你」。

明天永遠不會到來。

有句你我都熟悉的話:「減肥永遠是明天的事。」

用科學儀器對人腦進行掃描發現,當人們思考「未來的自己」時,大腦啟動的區域和在想像陌生人時非常相似。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難怪我們會認為「明天的自己」就不一樣了,認為「他」肯定有能力面對和處理這些壓力。我們對「未來的自己」非常陌生,但卻願意把自己大大小小的事,甚至會影響人生的大事,交給一個「陌生人」。

反思一下,真的嚇了一跳:「我真的要過這樣的人生嗎?」

我們都知道,要讓人生過得更好,那些長期有益的行為,比如堅持運動、努力學習、堅定存錢… 無庸置疑能改變你的人生。

可是「你」永遠會阻止「你」這樣做,因為你控制不住自己,馬上逃離當下不舒服的情緒。

也許你的人生很精彩,但卻被「未來的你」給搞砸了。

那怎麼辦呢?

如果你想停止拖延,那我們該做的事,就是讓「現在的自己」輕鬆開始行動。

有人會回說:「我知道啊,但是就是做不到。」

不是你做不到,只是你根本不了解你的「行動力」。


1 個關鍵點解決拖延

做任何事情的開始、繼續、結束,都有一個「行動力」驅使,在心理學上稱為「動機」。

不是你沒有動力,而是你把動力轉移到另一個事情上了。你把寫報告的動力,轉移到了滑手機的動力。

我們直接說重點——

你會拖延的關鍵原因就是:

「現在你眼前那該做的事,根本不是你內心想做的事。」

換句話說:

「你只要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你就不會拖延了。」

維C:蛤?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我好像懶人包過頭了,大家一時間跟不上?

有一個簡單的故事能夠說明這一切——

這是一對父子的對話。

爸爸看著兒子窩在沙發上,淡淡地問:「你最近常說不想讀書,那你有沒有想過……未來想做什麼啊?」

兒子手上滑著手機,眼盯著手機不移,說:「我想當導演。」

爸爸挑了下眉,語氣不急不徐:「導演喔~是哪一種啊?有想模仿誰嗎?」

這回兒子停了一下,眼神閃亮亮的抬起來說:「我想像李安導演那樣。他的電影很安靜,可是會讓人一直想…一直想…我想拍出那種讓人安靜下來、很有感覺的電影。」

爸爸點點頭,笑著接話:「聽起來很有畫面耶。那你覺得,要成為像李安那樣的導演,第一步要做什麼?」

兒子認真地想了一下,然後說:「應該是先考電影學院的導演系吧?然後拍很多短片,累積作品,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出國唸書,進修拍片技術什麼的。」

爸爸語氣依舊輕鬆:「那你覺得,以你現在的成績,要考上電影學院,會不會有點距離?」

兒子嘆口氣,有點誠實地笑了笑:「嗯…英文跟數學現在真的滿爛的。英文我單字都記不太起來,數學有點跟不上。不過如果有人幫我補一下,我應該追得上啦。電影學院的文化課沒那麼難,只要考個400多分就有機會。」

爸爸笑著點頭:「你自己分析得滿清楚的耶。那你應該有所準備了吧?」

兒子低下頭想了想,語氣有點小聲:「說真的…還沒。我每天都在想,但就一直沒開始動。」

爸爸沒責怪,只是平靜地問:「那你覺得,接下來可以從哪裡開始?」

這回,兒子他放下手機,看著爸爸,語氣很認真地說:

「你可以幫我找英文跟數學的家教嗎?我真的想把基礎補起來。然後我想報一個週末的導演課程,我想試著拍第一部短片看看。」

看完這個故事大家都感受到,讓你正在產生動力的永遠不是外部,而是內部,也就是你自己。

只有你自己正在想要,你才會有動力去做。

在銷售有一句話:

「你永遠說服不了別人,別人只能被自己說服。」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可以那麼自律,但你卻做不到。其實就是你和他心裡渴望的事情不一樣。學習本身就是他的源動力,他去學習是滿足他的渴望,而不像你需要靠意志力去硬撐。


如何發展內在動力

那怎麼發展出這個內在動力呢?

想要在一件事上出現內在動機,必須有這三個人類的心理需求:「自主感、勝任感、和關係感」。

只要你達成這三點,你就會產生內在動力。

我們用學樂器來做例子:

1. 自主感 Autonomy

我很喜歡小喇叭那發出振奮人心的曲子,於是我決定學小號,想自己吹出《天空之城》的起床曲。學小號是我自己的決定,不是任何人叫我學。
在心理學上,人們需要感覺自己是命運的主人,至少在自己的生活中,感覺自己有控制和選擇的權利。

2. 勝任感 Competence

吹小號一開始氣不夠、嘴巴吹到痠,但我慢慢掌握了呼吸和指法。雖然有點難,但我真的吹完整首曲子了。
人們在心理上需要擁有掌握執行任務的技能,感覺自己是有能力做到這件事的。

3. 關聯感 Relatedness

我錄音給朋友聽,他們說超有感覺,還說想找我一起合奏。
有人鼓勵、有人陪,讓我在學小號的路上更能堅持下去。
人們在內心需要一個歸屬感和聯結感,我們每個人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他人。

拖延症,懶惰,科學解釋

以上可以套用在任何的情境上。如果你想看詳細的例子和分析,可以到專講「內在動機」這集。


拖延的 Top 5 解法

了解了拖延的原理,最重要還是有什麼方法解決它嘛。

網上我看到還有將拖延症的解決方法做排名的,以下分享我的解決拖延症的 Top 5,也許對你有幫助:

1. 一定要安排和限定時間

「等一下再做」、「明天再做」、「等下我很快就能做好的」——如果這些都是你的口頭禪,那表示你沒有規定自己做事的時間。

沒有規定時間是導致拖延的一個根本原因,所以你需要幫自己設定一個做事的時間。

比如:下午5點就出門跑步,跑30分鐘,5點半結束。給自己一個時間指示。

2. 別等到完美才行動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想做,而是想得太完美了。

我最近在《勝算》一書中看到一段有意思的話:

為什麼你總是讀不了書?因為你把讀書看得太神聖了——

要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陽光灑進屋裡,躺在沙發上,端著一杯咖啡,空氣中瀰漫著咖啡的飄香,手裡讀著一本《小王子》……

這一切太多理想化了。拖延就是想太多,行動太少。

3. 行動才有動力

別等「有動力才做」,是「先做了才會有動力」。

試著設一個「只做兩分鐘」的小任務。如果你的目標是看完一本書,那就從「先讀一頁」開始。

你也可以試試「321」倒數法:數3、2、1,就馬上開始行動。

這會幫助你訓練大腦,培養出「立即開始」的行為模式。

4. 減少阻力,讓行動變簡單

一個準備好的環境,會大大提升你開始做事的動力。

比如前一天晚上就列好明天的行程,或者提前準備點東西。

你明天要跑步,就把運動服和跑鞋放在門口。

如果你容易被遊戲分心,那就把 app 從手機上刪掉。雖然你每次都會下載回來,但多了一個步驟,你會減少打開遊戲的機會,漸漸你會發現少了一個阻力。

5. 找人陪你

不要孤軍奮戰,找個朋友一起做,一同挑戰、一同打卡。

當你知道有人在等你、有進度要回報,你就比較不容易放棄。這不只增加責任感,也能讓過程多點樂趣和陪伴。


結語

其實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各種改善拖延的方法,因為拖延症實在是全人類都有的「通病」。

但有些方法對有些人有用,對有些人卻行不通。就像前面說的,因為每個人的內在渴望是不一樣的,因此產生的動力也不一樣。只有符合個人的內在渴望及價值觀,才會產生出強大的動力。

最後分享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一段話:

由《黑鏡》的編劇查理.布洛克(Charlie Brooker)所說。

查理經常會被問到如何創作,也許他也正面臨他的拖延症。他說道:

「忘掉什麼天分和運氣,
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
然後請一個比你高大的人,
一旦你5點交不出800字的腳本,
就爆踢你的膝蓋到錯位,
然後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驚訝到。」

(Get a deadline. That’s all you really need. Forget about luck. Don’t fret about talent. Just pay someone larger than you to kick your knees until they fold the wrong way if you don’t hand in 800 words by five o’clock. You’ll be amazed at what comes out.)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