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著聊上集的「跨感官心理學」,我們如何利用感官科學改變日常生活的表現,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樂趣。接下來直接教大家如何實際操作。當然這些都是有理論根據的,而內容大多都從這本「跨感官心理學」一書。大家可以先看了上篇再回來,這樣才會比較連貫喔。好,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吧。
如何影響感官改變認知
那具體要怎麼影響感官呢?我們以一個人的一整天活動來帶入好了。
我們每天早上一覺起來,開啟一天的活動能量就是早餐吧。好的早餐體驗能讓接下來的一整天更加順利。那生活中要怎麼利用「感官心理學」呢?
首先,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整個空間的亮度提高到最亮。如果是自然陽光那就更好了。明亮的光線會鼓勵我們選擇更健康的食物。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做了一項調查,他和團隊找來了一家擁有一千兩百間店面的休閒餐廳做研究,選了其中2間餐廳採用昏暗的燈光營業,2間採用明亮的燈光營業。4間餐廳裡的設計和菜單全都一樣,然後分別觀察燈光的亮度與客人對健康餐點的選擇。結果顯示,在明亮餐廳裡的客人大多都會選擇偏向蔬菜、烤魚和雞肉等健康的食物,而昏暗餐廳裡的客人則較多選擇偏向油炸食品、牛肉、豬肉等這類高卡路里的食物。

同樣實驗團隊又再次投入實驗,這次發現如果餐廳加入柑橘香氣的效果,會比剛才明亮光線還要好。當然如果光線和柑橘香兩者並行時,更是提高人們對健康食物的選擇。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當人們心理的警覺度較高時,會傾向於活得更健康。而亮光線和柑橘香兩者結合時,更會產生一種正面的振奮效果。
好,現在你已經會設計健康的飲食了,但食物好不好吃還是我們較關心的點吧。不管你選擇什麼早餐,我們都可以將食物放入一個較沉重的碗裡。這是因為人們往往會把重量和品質口味連結在一起,手中的沉重感讓食物多了一份稠密濃厚感,有「份量」的馬克杯,咖啡喝起來也比較濃郁一些。所謂味覺還沒「嘗」,觸覺就已經在「吃著」了。
然而說到五感,怎麼可以少了老大「視覺」呢?想要提升食物的美味,還可以試看換成紅色圓形的杯子喔。紅色圓形的馬克杯比起白色菱角的馬克杯,味道會更勝一籌。當然現在還沒實際喝過的你可能會想這只是一種幻想,但如果你真的嘗試過,你可能會懷疑起自己的味覺來。
好,吃完早餐是時候換上工作服上班了吧。這時別以為服裝只有遮蓋和好看的功能,事實上研究顯示,我們的行為和思考也會受到衣著打扮的影響。這個現象稱作「衣著認知」(Enclothed Cognition)。
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激發創意,那就記得不要穿得太正式拘束,可以搭上豐富的色彩,像是披個罩衫、戴上貝雷帽。如果你是公司的會計師、白領工作等等,對精準和精細度有要求的話,還是打扮回中規中矩的服裝,再搭個眼鏡吧。

總而言之,就是穿上對應的服裝就不會錯了。這個很容易理解吧。假如今天是大放假放鬆心情的一天,但卻穿著一身拘謹的工作服,別說自己了,別人看著你也會感到心情難以放鬆啦。
好,選好衣服到了辦公室,看看今天的工作行程是什麼。
這裏安排工作的順序也是有一套喔,你可以把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安排在早上八點到下午兩點這個時間段進行,因為這段時間是人一整天較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時候,適合進行一些腦力「發想」、徵求上司的「點頭同意」、「處理細節」等任務。
工作難以維持注意力?我們也可以在辦公桌上擺放一些植物。研究顯示,植物不但能修復人們的生理疲勞,也對心理疲勞有所幫助,它也能幫助我們維持更久的注意力。這是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親生命性」的關係,也是對大自然的本能感應。在辦公桌上擺放一些小盆栽,為工作環境增加點綠色元素外,也有安撫與紓壓的效果。

那工作時該不該搭配音樂呢?在2019年有項實驗,實驗邀請了兩百名受試者,讓他們嘗試解開困難的創意挑戰題,同時讓他們一邊聆聽各種音樂曲子,有交響樂、流行歌唱、外國歌曲等。結果發現,無論哪種音樂都一樣,而用聽不清的交談聲和行為的喧鬧聲作為背景聲效果反而最好。這就是為什麼發現有些人喜歡到咖啡廳學習或工作,不管是周圍的喧鬧聲、音樂無形中對我們的專注都有所幫助。
聆聽喜歡又熟悉的歌曲時,通常我們的心情都會變好,不管在做什麼形式的工作都有幫助,尤其是那些重複單調的工作。但如果聽不熟悉的音樂時,我們就會在音樂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不管什麼聲音,如果聲量太大還是會起到干擾作用啦。
不知大家有沒有吃口香糖的習慣?在美國一所大學有一項口香糖的研究,發現嚼食「肉桂口香糖」時,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短期記憶都有所進步。再進一步的說,香氣也能帶給我們一點幫助,振奮人們的香氣像是肉桂、薄荷或柑橘香,可以起到提高準確度和生產力的效果。所以工作中不妨放一點香氣,而發現「肉桂香」更是其中的首先。

當然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這些味道,而你也可以泡一杯肉桂花茶聞聞它的香氣,來一塊肉桂口香糖或麵包也有相同的功效喔。
我們可以閉上眼睛、蓋住耳朵、屏住呼吸,但就是沒辦法阻止觸覺的反應吧,尤其是體感溫度。根據某個團隊研究不同氣溫對辦公室職員的生產力和精神力的影響,發現攝氏21.6度是工作時最佳的溫度。如果每高出最佳溫度攝氏一度,工作表現則下滑1%到2%。
下班後的感官
工作了一整天,明知離下班還有幾小時,但總是忍不住看下時鐘手錶,希望能快點下班。
那有沒有辦法讓時間過的更快呢?讓時間變快的方法就沒有啦,但加快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就有。
在所有感官中,聽覺對時間流逝感的影響最大。快板音樂會加快心跳和提高警覺度,讓我們總是對時間的注意。
反過來說,慢板音樂能安撫身心,減緩心跳與呼吸數。不知不覺隨著慢節奏的我們,對比「實際時間」就消失了一大半。
所以我們可以聽一些慢板的小調音樂,但不必特別悲情,只要隨著心情舒服緩慢的歌單就好了。
好,不知不覺終於下班了,一天工作結束,回家前去趟超市購買點東西吧。

到了超市,如果你想克制自己亂買的慾望,首先記得推個購物車並把所有手上的包包重物放在上面,因為研究發現,一整天的工作下來的疲勞加上負擔在身體的重量會減損人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這時我們就更容易放鬆警戒,跳過思考,傾向選擇「簡單的選項」,也就是那些看起來好吃又過癮的,又或是當下慰勞自己的奢侈品。
所以進入超市後,先把所有重物卸下,推個購物車,輕鬆自在的你更容易保持自制能力。
進到超市後,大大小小的東西琳瑯滿目。你有沒有想過產品擺放的位置也和「跨感官心理學」有關?剛走進商店,眼前一排一排的新鮮蔬菜水果讓整個店裡的商品價值都提高了起來。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進店滿是一堆的漂白水和洗碗精,後面的食物再怎麼好看,它們給人的新鮮感也馬上就掉了一個層次吧。

而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放在上層的商品比起下層的商品更有吸引力。假設你想買藍莓果醬,如果你本身沒有特別指定哪個牌子,兩個不同品牌的藍莓果醬,無意中我們會覺得視線範圍的上層商品比起下層商品更好吃。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小小心理暗示。真正「拐走」我們的還是包裝上的元素設計,大大的花生配上圖案比起只有一堆字再附上小小的藍莓圖案,你是不是會想「好像花生果醬比較好吃」。結果本來想買藍莓果醬變成了花生果醬,畢竟在購買時我們不可能打開來試吃吧。所以我們只能用眼睛告訴我們「試吃結果」。
另外,如果你是健康主義者,那綠色有農場圖案的餅乾包裝比起單純紅色的餅乾包裝,你很可能會認為綠色這款更健康純正。

剛才提到,最佳的辦公溫度是21.6度嘛,雖然超市裡沒有說最佳溫度是多少,但根據研究,人會在心裡上「調節體溫」,也就是說,人在冷的時候為了保暖會披上外套,但有的時候在外面沒外套怎麼辦,這時人就會以購買較多的東西來慰勞自己、犒賞自己,透過這種「直覺選擇」來平衡我們的溫度。相反,我們感覺溫暖的時候也會較容易做出理性的決定。因此,如果你是怕冷的人,去超市前還是先穿個外套,避免「慰藉動作」讓你花上一大筆錢吧。
逛著逛著不知不覺很晚了,超市通常都有播放著背景音樂。如果常逛超市的你應該都有發現,較慢的音樂也會讓顧客移動速度放緩,猶豫時間拉長,同時購買數量也自然會增加。有家超市曾把背景音樂的節拍從94bpm降到72bpm,結果顧客的停留時間多了15%,銷售量也上升了40%。當然也許你根本沒有發現音樂,但無形中還是受到音樂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研究。某家商場的葡萄酒區試著一週播放典型的法式歌曲,而下一週則播放傳統的德國銅管音樂。結果發現,播放法式歌曲的那週法國葡萄酒的銷量竟是德國的八比一;但到了播放德國音樂的那週,情況卻逆轉了,德國葡萄酒的銷量卻變成了法國葡萄酒的兩倍左右。也就是說,環境播放的音樂也能誘導顧客的抉擇。而更有趣的是,結帳的時候,詢問顧客是否聽見音樂,只有2%的人承認自己受音樂影響,而另外的98%不但表示沒有注意到音樂,還堅決否認是音樂暗示才買德國酒,而是自己想要喝才買。但以數據來說,這98%並不是巧合吧。

但到了播放德國音樂的那週,情況卻逆轉了,德國葡萄酒的銷量卻變成了法國葡萄酒的兩倍左右。也就是說,環境播放的音樂也能誘導顧客的抉擇。而更有趣的是,結帳的時候,詢問顧客是否聽見音樂,只有2%的人承認自己受音樂影響,而另外的98%不但表示沒有注意到音樂,還堅決否認是音樂暗示才買德國酒,而是自己想要喝才買。但以數據來說,這98%並不是巧合吧。
當然你並沒有打算買酒,結帳後就離開了超市,一整天的行程接近尾聲。
回到家一如既往的脫下鞋子進屋,有些人呢,會把工作的心情帶回到家裡,搞得沒辦法好好休息。這時我們可以製造一些「歸家儀式」,引導提示我們到家了,是時候放下工作了。這個「歸家儀式」可以是每次回到家做的固定的一件事。
比如到廚房倒杯熱水來喝,又或是卸下身上所有的東西準備洗個熱水澡。只要把「歸家儀式」固定好,這樣每次到家時就能提醒我們好好休息咯。
看完一整天的行程,是不是發現原來生活中還有這麼多隱藏的細節呢?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共通的,都可以利用這些「跨感官心理學」提升或抵制某些該做或不該做的事。那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嗎?在下面留言吧。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