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網紅分手後,詭異行徑是怎麼回事?我也被人推過心靈成長課…

我們講講最近引起熱議的「家寧事件」。首先簡單地說一說發生了什麼事,即使這件事很多人討論,也未必全網絡都知道,我快速地給大家了解一下。

快速目錄

一對網紅情侶經營的 200 多萬 YouTube 頻道——重量級,螢幕前很恩愛的兩人,在 10 月 26 日,也就是 5 天前,突然在 FB 上宣布分手的消息。兩人分手後,幾百萬的頻道選擇停更,然後兩人以各自的頻道繼續發布內容。

重量級,家寧

當然,情侶分手、團體 YouTuber 解散也不是第一次、或新奇的東西了。不過,因為兩人非常早期就開始經營 YouTube 和 FB,8 年來,加上 IG 等其他平台,累積了 600 多萬的粉絲追蹤。

很多網友以為兩人最終會走向婚姻,結果長達 8 年的感情就這樣結束了。他們的內容也是許多網友的青春回憶,看到他們的新聞回憶也湧上心頭,所以才會引起大量的關注。我本人曾經在 5、6 年前也看過他們 2、3 支影片。

不過我要跟大家說,如果只是團體分開、情侶分手,我想我也不會做一篇分享給大家。

真正引起大家熱議的是,分開後的女方好像變得怪怪了,彷彿突然變成了另一個人。許多網友猜想女方是不是加入了某種組織或邪教後,突然性情大變。

家寧

大致上就是,這整個影片家寧給人的感覺情緒異常的高漲,在這一分鐘的影片裡也沒傳達什麼內容,主要是說自己開了一個新的頻道,甚至說自己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還有在影片內出現讓人問號的「秘月期 popoo」的重複對白,真的十分讓人感到詭異。

其實,跳脫什麼心靈成長、邪教、陰謀論的角度,你會發現這女生也沒有到很詭異啦。為什麼我這麼說呢?接下來我說說我對整個事件的觀點。首先聲明,這些都是非常主觀和即時看到分析出來的內容,和以往影片非常嚴謹整理知識的角度不太一樣,有點像是即時的「網絡觀察」,也是一種全新的內容嘗試。


個人看法

在看完這支影片後,我拋開所有網絡上的想法去分析,我會覺得,這就是一個網美為了吸引眼球的一種表演影片。既然要吸引眼球,肯定是以一種情緒高昂和戲劇的表現。

為什麼會讓人感覺到有一種怪異感?是因為她這支影片根本就「不知所云」,和以往觀眾認識的她不太一樣。但是如果撇除你不知道這個人,你單純地看這支影片,你會覺得沒什麼,就是一個女生在以她的方式表演。

為了觀察分析她的行為,我就去看了她以往的影片。

重量級,家寧

其實家寧這個女生,從以往到現在,她的表現都是一種笑口常開、非常高能量、很嗨的狀態。這也是她吸引觀眾的點,不錯的顏值加上大方的笑容,我想也是大家被俘獲關注的原因。

可是為什麼以往的影片就沒有讓人覺得她嗨過頭,而最新個人頻道發出的,就好像中了邪一樣的能量滿滿?

我看了他們的幾部影片後,發現這個嗨不是以前沒有,而是被她的男友 Andy 克制住了。在過往的影片,Andy 的存在就是克制整個影片家寧過於嗨的狀態。個人覺得 Andy 的性格屬於那種比較冷靜派的,他會大笑、製造效果,但是就不像家寧那樣能量滿滿的。

當然,我也看到網友說,和 Andy 的剪輯有關。以往的影片都是由 Andy 剪輯,之前的影片之所以這麼流暢,沒有家寧過於亢奮的狀態,是因為 Andy 把她剪的平衡了。

這樣回到家寧那詭異的第一支影片,就有點說得通了。

首先,她是一鏡到底沒有剪輯的,她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第二,沒有 Andy 在旁邊做平衡。

第三,影片就那短短的一分鐘,要保持一分鐘都能量滿滿,就以家寧的性格來說是正常發揮。

所以我才覺得,家寧並不是大家所說的突然中邪、或者加入什麼組織。不過,要說她是否上了什麼心靈成長的課,這個我卻覺得是有可能的。在影片的台詞就有提到:「感覺這世界好特別、好有趣、好驚奇。」

加上她在 YouTube 的簡介是這樣寫的:

「以娛樂方式捕捉生活中各種精彩與變化的可能」
「故事會透過時間的流經來成就現在的自己」
「角色的選擇更是對自我認可的定位」
「而你是誰 who you are」
「who am I」

開頭兩句是個正常的敘述,而第三句開始:「角色的選擇更是對自我認可的定位」、「而你是誰 who you are」、「who am I」,這個就能看出,這是一種自我探索的過程。如果這是發自內心的話,我認為這是人在自我蛻變過程會說的話。

也許他們在分手的時候,私底下也遇到了什麼挫折,畢竟是 8 年的感情嘛,只是沒有在螢幕面前分享給大家知道。然而當一個人遇到低潮的時候,如果有那麼一種管道來幫助自己度過這種情緒,我相信她會非常感激這個管道,像是突然遇到真理一樣。不一定是心靈成長的課程,也可能是某個心理輔導。而給人最直觀的推測就是激勵課或宗教團體嘛。

所以我也能理解大家為什麼看到她的表現時,會聯想到她是不是上了什麼心靈成長的課,最後還演變成她加入了什麼邪教。


我也被人推過心靈成長?

這一段是後來加上的。越來越多她身邊的網紅出來說,證實了家寧確實有上某某心靈課程,我們這裡就不說名字了。而且不只她一個人上過,還有許多大的網紅也上過,像是這群人自己說幾乎全團都上過,艾莉莎莎、福爾思庭,甚至 Andy 自己也承認有上過課。

心靈課程

首先,我不去斷言這就是什麼邪門的課程,因為有人的確上了這個課程,得到了很好的幫助和轉變,但是也有人覺得其中有點怪怪的。我其實沒有上過,也沒有了解太多。不過,我在前幾年有被朋友推過上課。所以不只有台灣有,馬來西亞也有。我就站在這個角度去分享好了。

當時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他剛好為一個大馬網紅工作,而這個朋友我有一段時間沒見了。有一天這位朋友就找我見個面,好久不見的朋友見面我覺得也很好。見面後寒暄了 15 分鐘左右吧,慢慢開始聊到他的近況。他說他開始有上一個心靈成長的課程,這個課程名字和台灣網紅上的不一樣,不過我覺得整個過程蠻像的,也是有幾個階段性,然後需要找 3 個人來上課,當助教什麼之類的。

首先,他是從他上了心靈課程後,得到了很大的成長開始分享。我一開始覺得非常好,為朋友往好的方向發展而高興。說著說著,他開始問我要不要也報名。我當時是直接拒絕的,雖然當下感覺好像不錯,但因為我真的沒有需要。他繼續說,其實有很多大馬的網紅也在裡面上課,說他需要找 3 個人來上課。

我第一時間的感覺是,怎麼這麼像傳銷在找下線?然後我追問:「你有得到錢嗎?」他回答這些都是義務的。我再問:「真的沒有收一分錢嗎?」、「你找人上課真的不會對你有好處?」、「你介紹我進來是出自真心的嗎?」慢慢地,我從他的內容中得到了一點資訊——他介紹人上課確實是沒有任何抽成的,不過可以給他未來上的課程做折扣。而且招人上課,也是他們課程階段畢業的一個功課。

喔… 這時我才知道他的想法。確實,我感受到是出自朋友的一片好意,覺得好東西要分享,因為當時這個課程真的對他有幫助。不過,同時他也是要完成他的課程階段性功課。後來經過我堅定拒絕,這個朋友就沒有再強推給我了。

直到這件事再次爆發出來,我在想為什麼那麼多網紅上這個課?以我現在不嚴謹的快速分析,有三點原因:

第一,網紅職業很容易有情緒或心理問題。 網紅是近代才興起的職業,加上這份工作是曝光在眾目睽睽下,很容易衍生出冒牌者效應(覺得自己不配有這個成就)、憂鬱症(不穩定的狀態失去方向感)、焦慮症(為流量下跌而焦慮)等等。許多心酸與情緒壓力都沒有釋放的窗口,因此心靈課也許是獲得解脫的一種嘗試。

第二,人際連鎖。 我的朋友也透露,這些心靈課裡面不只有網紅,還有許多領域的老闆在裡面。這樣聽來就是一個很好建立人脈的地方。如果每個人都要找 3 個人來上課,那麼這些網紅特別容易在自己的同行裡擴張。

心靈課程

第三,大網紅的消費能力高。 這類心靈課程要持續上其實也不便宜,當時我記得是幾千塊馬幣,也就是幾萬塊台幣。如果持續進入下一個階段也要付費。由於網紅、老闆的消費能力高,如果這能達到以上兩個目的,那從某個角度來看,花這筆錢並不算虧。


總結

在我這樣看了一圈,這些心靈課程是否是邪教?我只能說,只有通過有關當局去查證,畢竟我們還是要講究證據的。大家有自己的見解是非常合理的,然而這種陰謀論、或者什麼可怕的邪教,確實在網路上更會引起人們的討論。

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情緒感染下的行為」。網絡上傳遞的往往不是資訊,而是情緒,而情緒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因此,聳人聽聞的事件更容易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擴散,成為廣泛討論的話題。

事實上,我本來沒有要做這一篇的。在我看了這件事件後,我的筆記最後是寫:「沒有想要 comment 的」,因為我覺得這不是我想關注的東西。我更希望帶給大家的是人生和學習上的提升分享。不過,也藉此機會嘗試以這樣的形式分享內容。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相關閱讀  什麼是「灰姑娘情結」?注意這8個特徵!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