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秒瞬間 足以暴露你的心理!解讀臉部「微表情」背後的真實訊息

在你眉毛一抽、眼睛一眨、嘴角一動的瞬間零點幾秒內無意做出的表情,就足以說明你心理隱藏的情緒。

我相信「微表情」這個詞對大家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吧?就算你真的沒聽過這個詞,「想看穿別人內心的想法」,我們每個人多少在某個時刻都有想過吧?

提到「微表情」,大家可能會聯想到《謊言終結者》這部美劇。劇中的男主角就是擅長讀懂微表情,靠著臉部的線索破案的專家,是個了解「微表情」不錯的影劇,後面會給大家詳細介紹。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探討一下,我們臉部的表情到底是如何隱藏情緒?又是怎麼把一些信息洩露出去的?

快速目錄

什麼是微表情?

首先,我們還是先簡單的介紹一下「微表情」。所謂「微表情」Microexpression,也就是人臉上瞬間閃現的某一些表情。「微表情」通常持續不到0.5秒鐘。由於這些表情是在一個情緒喚起後,臉部快速做出的一種反射動作,而且是難以抑制的,因此這「瞬間的表情」往往就顯露出人們內心真實的感受與情緒。而如果隨後有意呈現的面部表情不一致的話,那就很可能表示這個人正在說謊。

舉例說好了,某人在親人過世的情況下,露出悲痛的表情,但這時仔細觀察他的嘴角,發現嘴角卻有抑制不住微微的往上翹。嘴角往上翹是微笑的表情,但他整體表現是悲傷的,而這不一致的表情就很可能說明這人其實並不是出自於真正的悲傷,而是有某些原因強演出來的。

「微表情」最早是在1966年由Haggard和Isaacs發現一種臉上快速且不易察覺的面部表情,認為這類面部表情與我們的防禦機制有關,並且表達了被壓抑的情緒。

之後在1969年,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也同樣發現了這種面部表情以及對其的研究,同時也將其命名為「微表情」。

艾克曼博士認為,即使是看似鎮定、撲克臉的人在說謊時也會不自覺的產生緊張、愧疚又或是愉悅等情緒。就算人們想隱藏這些情緒,總是有那麼一瞬間,還是無法抑制做出相應的「微表情」來。而解讀「微表情」,就能解讀對方內心真實的想法。


微表情分析

我們全身上下大約有640條肌肉,而單單臉部就有43條肌肉,這就讓我們可以做出各種複雜的表情。

根據艾克曼博士的研究,世界通用的基本情緒分別有7種,分別是快樂、驚訝、討厭、憤怒、恐懼、悲傷和輕蔑。艾克曼博士和同為研究微表情的專家通過分析哪些臉部肌肉的運動和情緒產生的關係,制定了一個「面部動作編碼系統」(FACS)。

每個面部肌肉動作都有一個編碼,例如AU1是用「內側額肌」抬起眉毛內角,AU2是用「外側額肌」抬起眉毛外角,AU4是用「眉間降肌,鼻翼降肌和皺眉肌」構成皺眉這個動作。為每個動作進行了編碼,然後在分析出哪個編碼組合表現出相應的情緒,像是快樂情緒臉部會牽動AU6+AU12,憤怒情緒則會牽動AU4+AU5+AU7+AU23。

微表情
面部動作🧑‍💻系統
AU

當然接下來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會直接用肌肉的名字進行講解,省去AU1、2、3、4什麼的。


1. 快樂情緒

微表情
快樂
笑

好,第一「快樂情緒」。當我們快樂、高興的時候,臉部會自然牽動兩組肌肉:眼眶周圍的眼輪匝肌和臉頰上的顴大肌。

提升顴大肌會讓嘴角上揚,收縮眼輪匝肌會自然擠出一些魚尾紋,也就是笑的表情。如果某個人感到開心,但不想表露出來,他這兩個部位會瞬間動一下,因為這是不受控制的反射動作。但由於大多都在0.04秒到0.5秒之間發生,所以大多人並沒有察覺,這就是所謂的「微表情」。

有些人呢會故意假笑,其實假笑和真笑也能通過微表情來判斷。假笑的人通常只有嘴角會上揚,但眼睛周圍的肌肉不會收縮,也就是很明顯的皮笑肉不笑。如果是看照片,我們可以遮著其他部位,只露出眼睛。如果是真笑,我們依然可以從眼睛看的出來;如果是假笑,很容易會發現眼睛和平常一樣。

不過也有些知道這個道理的人能故意讓眼睛也笑,那這時我們又怎麼分辨呢?分辨真笑假笑還有幾點可以看。首先,真正的笑容是從嘴角開始拉開,然後在帶動眼睛笑。雖然差別只有零點零幾秒,但這兩個動作是不同步的。而假笑因為要故意製造,所以通常嘴部和眼睛是同步一起動的。

另外,真正的表情流露,持續時間都不會很長。研究發現大約落在0.5秒到4秒之間,因此持續4秒以上的笑容都很可能是假笑。

還有,真正的笑容是左右對稱的。有個美國神經科學家研究,一位患者因為大腦左半球運動皮層損傷導致右臉癱瘓,當她試圖假裝微笑時,發現只有左臉被牽動。但當她發自內心的笑時,兩邊臉卻正常做出笑容。研究認為,真正的微笑是由邊緣系統控制的,而假笑呢,是由運動皮層控制的結果。


2. 驚訝情緒

微表情
驚訝
嚇

當一個人驚訝時,分別會牽動臉部4個部位。由「額肌」上拉形成的內、外眉毛上提;由「上瞼提肌和瞼板肌」張開撐大的眼睛;和由「咬肌、顳肌、翼狀肌」使下巴下降的動作。

當一件事情出乎意料時,人就會出現驚訝情緒。如果在沒有抑制下的驚訝表情,五官將會是全部打開的。例如眉毛抬高、眼睛睜大、嘴巴張大。張開這個動作其實是有原因的,眼睛睜大是為了增大視野,看的更清楚以獲得更多訊息;嘴巴張大是為了吸入更多的空氣,從而準備下一步戰鬥或逃跑所需要的能量,這些都是為生理需求所做的動作。

維C:那眉毛為什麼張大啊?

眉毛張大是眼睛張大的連帶動作。如果還有疑慮,你可以試看用手把眉毛按住,再試著把眼睛張大,就知道很難對吧?

而如果一個人要想隱藏驚訝的表情,儘管有人可以控制住眉毛和嘴巴不要張大,但還是難以控制住眼皮的上提,這就俗話說的「眼睛不會說謊」。當然,驚訝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隨著眼睛放大的瞬間,往往也伴隨一瞬間全身靜止的動作。


3. 討厭情緒

微表情
討厭

一個人討厭某些事卻不說。我們可以看這3個部分:由「上唇方肌」提拉作出的鼻子皺起,由「口角降肌」把嘴角下拉的動作,和由「下顎肌內側」抬起的下唇。

如果讓你做出討厭動作的時候,是不是最標誌性的就是鼻子一皺,整個臉揪成一團。其實這也是與生理反應有關。皺起鼻子這個動作其實是一種阻斷部分鼻腔通道的一種反射動作,也就是意思「不要給我聞」。其實大家可以發現,皺起鼻子討厭的這個動作不只是想要阻斷嗅覺而已,而是也要阻斷視覺、味覺等刺激,也就是表示我不要、我不喜歡、我討厭的情緒。

而在微表情中,當然不會做出這麼誇張的動作,但一樣可以注意「上唇方肌」這個部位是否有提拉的動作,表示討厭的情緒。


4. 憤怒情緒

微表情
憤怒
生氣

如果怕無意中惹怒了誰,我們該怎樣察覺憤怒的微表情呢?要注意臉部的這4個部位:由「眉間降肌,鼻翼降肌和皺眉肌」縮緊呈現的皺眉,由「上瞼提肌和瞼板肌」張開的反應,和由「眼輪匝肌」與「口輪匝肌」收緊的眼瞼和嘴唇來判斷。

憤怒情緒往往是因為受到挑釁、威脅、傷害所產生的不適應及敵對反應。皺眉瞪眼這個動作是想對某樣東西的強烈關注,想弄明白、想看清楚。就像和敵人戰鬥的時候,為了提升自己的勝率,自然要看清對方的底細,同時又要表現自己強大,做出皺眉瞪眼的動作。

而收緊嘴唇這個動作是人為了壓抑自己情緒出現的反應,可能表示遇上了什麼麻煩或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越生氣的時候,嘴唇就憋的越緊,這是一種表示力量的自我抑制反應。

微表情
憤怒
生氣

但要知道一個人是否隱藏憤怒,我們可以觀察眼睛眉頭,儘管他們可能不深鎖眉頭那麼明顯,但如果以兩張表情來對照,會發現憤怒的表情眼部會出現一些摺角,這是因為生氣時人的眉毛會向下壓,同時眼睛是瞪的、張開的,因此兩種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摺角。如果是在自然狀態下的眼睛,則不會有這種表現。


5. 恐懼情緒

微表情
恐懼
害怕

當一個人恐懼的時候,牽動的臉部肌肉是最多的。我們可以關注這7個部位:同樣是由「額肌」上拉形成的內、外眉毛上提,由「眉間降肌,鼻翼降肌和皺眉肌」縮緊呈現的皺眉,由「上瞼提肌和瞼板肌」張開撐大的眼睛,由「眼輪匝肌」形成的眼瞼收縮,還有由「笑肌和頸闊肌」拉伸的嘴角,與「咬肌,顳肌,翼狀肌」使下巴下降的動作。

一個人會感到恐懼,是因為發現某些事情將要往負面方向倒,而這些刺激已經超過個人的應對能力時,就會出現恐懼情緒。恐懼表情是驚嚇和憤怒的結合。在恐懼中我們一樣要眉毛台高、眼睛睜大、嘴巴張大,讓我們看清事物,準備下一步戰鬥或逃跑,增加我們的存活率。


6. 悲傷情緒

微表情
悲傷
傷心
哭

當我們難過的時候,則會牽動三個部位:由「內側額肌」上拉形成的內眉毛上提,由「眉間降肌,鼻翼降肌和皺眉肌」縮緊呈現的皺眉,和由「口角降肌」把嘴角拉下的動作。

悲傷情緒自然會和哭泣聯繫在一起。當一個人沒有抑制情緒而哭泣發洩的時候,下顎自然會往下張開,哇哇大哭。但當人們悲傷卻壓抑不哭時,想要向下的下顎卻故意做了個關閉的動作,那是不是就呈現出嘴角下拉的結果了呢?

不過,如果是「平靜」的悲傷情緒,就不是注意嘴巴了,而是眉毛。當人悲傷的時候,眼睛會想要閉合,但人們為了裝作若無其事,為了保持努力睜眼,在向下的力和向上的力抗衡時,就會導致內側眉毛上提的彎曲狀態。


7. 輕蔑情緒

微表情
輕蔑
不屑

你會發現有些人得意的時候,嘴角會歪一邊,這很可能是瞧不起他人的表情。這是因

為想笑,但不是真心的笑而表露出的不屑的表情。在察覺「輕蔑情緒」的微表情,可以注意他們的嘴角,一般由顴大肌右嘴角提拉,同時和頰肌收緊一起,任何不對稱的動作都表示不自然的、是故意做的。輕蔑的表情通常都很明顯,因為本來就是故意擺出來給你看的。


影劇分析

談了這麼多理論的東西,我們還是來點實際操作吧。我們就用美劇《Lie to Me》的情節帶入好了,因為當中的故事情節也確實是來自保羅·艾克曼博士的研究。

在第一季第一集裡,執法機構對一個炸彈客進行審問(恐怖份子)。想知道他把其他炸彈藏在哪裡,但問了4小時都還是一無所獲,所以就請來微表情專家卡爾的幫忙。

審問過程中卡爾自說自話,並全程不讓罪犯講話。很快卡爾就找到了藏炸彈的地方,眾人也都感到很驚訝。

隨後卡爾向執法機構分析了整個過程。一開始卡爾試探罪犯,說我們會搜索州內最大的兩座黑人教堂。當罪犯聽到搜索的地方後,在不到五分之一秒內做出了個欣喜的表情,也就是剛才提到的嘴角微翹、眼輪匝肌收縮的動作,這反應表示「你們搜錯了」的意思。

微表情
謊言終結者
lie to me

接著,卡爾說換個搜索地方時,這時罪犯做了個單肩聳動的動作,表示罪犯對自己說的話極不自信,正在說謊。

然後,台下的執法人員提問,如果罪犯表示驚訝,那又要怎麼看出是真的還是假裝的呢?卡爾二話不說,直接拿了個杯子砸了過去,全場人員嚇了一下。「這就是真正的驚訝,在臉上持續不到一秒,但如果嫌犯驚訝表情超過了一秒,那就是在裝的,說明他在說謊。」

卡爾最終鎖定炸彈在羅頓教堂,是因為當他提到羅頓教堂時,罪犯瞬間出現了不對稱的嘴角上提,這是一個輕蔑的表情,表示計畫被拆穿了。

然後卡爾又開玩笑說,那如果在伴侶中看到這個表情,表示你們的關係即將告終了。

台下又提出疑問,不同人的微表情是否會有差異呢?卡爾馬上列舉幾個不同人但表情一致的例子。

微表情
謊言終結者
lie to me

結語

這就是今天主要分享的最常見的微表情分析,讓大家對「微表情」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儘管通過這微表情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但事實上,微表情持續時間通常在0.04秒到0.5秒內,未受過訓練的我們是很難看的出來的。而在一項測試2萬名各領域人士後,發現只有50位在未接受任何正式訓練下有能力識別別人的謊言。

也就是說,除非你是那0.25%。如果沒有受過正式訓練,看穿他人「微表情」還是沒那麼容易的。

最後問問大家,你有發現哪些實用的微表情嗎?在下面留言吧。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


文字不夠有趣?看影片:

相關閱讀  如何0.2秒識破對方在說謊!解讀臉部「微表情」看穿真實心理

這文章不錯!馬上轉發給朋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維思維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