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工智能越來越普及。當前出現了一種讓人震驚的技術:想做什麼,解決什麼問題,只要通過聊天就能完成,而且不管你是誰都可以使用,貌似將迎來了人類下個奇異點。
最近有一個東東,鬧得沸沸揚揚,即使你可能不了解它是什麼,但你也許多少有聽過 ChatGPT。
由於實在是太多人說了,於是我就親自打開玩一玩。沒想到用了幾次後,真的讓我感到震驚。雖然需要一些操作能力,但如果用得好,真的說無所不能。好啦,這只是個比喻。其實目前還並不能稱的上無所不能,但已經超前我們現有的許多工具了。那我就在想,這 ChatGPT 未來會帶給人類什麼,當中又產生什麼心理及社會現象呢?我稍微整理了一些資料和看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什麼是 ChatGPT
首先,我們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什麼是 ChatGPT。ChatGPT 是一款由 OpenAI 公司推出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能讓我們和 AI 對話的系統。它基於 AI 的一種「深度學習算法」,就是從大量數據中學習、訓練、和調整來生成人類的語言,當中包括語言翻譯、摘要、對話系統等等。

ChatGPT 中的 GPT 全名為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因此 ChatGPT 的中文翻譯就是「聊天式-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
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是 3.5 之上的版本。GPT-1 模型在 2018 年早已推出,不過,GPT-1 模型只能輸入和輸出單一的句子,並不能像真人般聊天。
隨後 2019 年升級成 GPT-2 模型後,擁有更多的參數與更強的自然語言生成能力,開始能生成更長的文章和段落。
到了 2020 年,再次升級成 GPT-3 模型,自然生成語言能力更上一層樓,同時加上了能「模擬真實人類對話」的能力。
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ChatGPT 就是基於 GPT-3 升級更完善的 GPT-3.5 模型開發而來,於去年,2022 年 11 月 30 日推出的。簡單來說,ChatGPT 就是一個人能和 AI 自然對話的系統。
維C:那這個 ChatGPT 到底有什麼作用啊?它不就只是個「聊天機器人」嗎?為何大家都說到它有多麼多麼厲害?
好,我們繼續看下去。
ChatGPT 能夠做什麼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有什麼不會的時候,不管是想知道的知識、想解答的問題,你會怎麼做?
是不是「Google 搜索」?那問大家,Google 厲不厲害?
維C:好像還蠻厲害的。
如果你同意 Google 厲害,那 ChatGPT 在某種程度來說比 Google 還要厲害。ChatGPT 可以和使用者進行交互式對話,在自然的一問一答中,使用者可以快速和精確的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以往我們了解的「能和 AI 對話」通常指的是前面說的「GPT-1」版本那類,只能你一句,我一句,而且回答得也比較生硬,稱不上是聊天,更像是電腦客服。而現在這個 ChatGPT 模型已經達到了和真人類似的理解與說話能力,能有流利的對答語言能力外,還能完成讓人驚艷的任務,例如,寫高品質的文稿、小說、企劃、腳本、新聞等等。人們都很難區分是 AI 寫出來的還是人寫出來的。好,以下是我測試的一個例子:
請寫一篇較生活化的新聞稿,共 50 字。
嘿,你聽過嗎?最近好冷哦!全台寒流來襲,民眾都紛紛加強保暖,到山區走春步道、吃火鍋熱湯來暖胃。不過,還是要記得帶口罩和保暖衣物喔!
以上完全是 AI 寫出來的,是不是非常不得了呢?已經可以直接使用在短新聞上了吧。
還不只有這些用法,另外還可以「分析文本情感」。只要貼上一段文本,它就可以告訴你當中有什麼情緒,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例如我問:
問:今天小明去釣魚,突然發現忘了帶魚餌出門,結果小明只好回家。請問小明的情緒如何?
答:根據描述,小明忘了帶魚餌而只好回家,可能會感到失望或者沮喪。因此,小明的情緒可能是負面的。
它馬上分析出小明的沮喪情緒。
然而還能「語言翻譯」,由於模擬真人自然對話技術,因此比 Google 翻譯還要貼近人類。
問:請幫我把以上文字翻譯成日文。
答:こんにちは、聞いたことある?最近とっても寒いんだよ!台湾全域に寒波が襲来し、みんな防寒対策を強化して、山の中に春の景色を見に行ったり、鍋料理や熱いスープを食べて身体を温めているんだ。でも、マスクと防寒着を忘れずに持っていこうね!
甚至結合其他軟件的生成技術,像是文字轉語音、文字轉影像,就像最近在瘋傳的利用 ChatGPT 寫腳本,再用剪映文字自動生成影像,根本不用自己寫腳本、錄影、剪輯,就輕鬆生成一部 YouTube 影片。是不是簡直太可怕了?我們這些影片創作者是不是開始要感到危機了呢?其實還不一定。
好,前面提到 ChatGPT 有多厲害並沒有打算替它宣傳。這裡還是要告訴大家,目前 ChatGPT 還是有缺點的。ChatGPT 所收集的都是 2021 年前的數據,而且我發現 ChatGPT 有時也會提供錯的答案。就像我問它「維思維」這個頻道:
問:維思維是 YouTube 上使用中文探討心理學、生活、邏輯謎語等主題的頻道
答:明白了,謝謝你的解釋。我了解了維思維頻道,它是一個致力於探討心理學、生活、邏輯謎題等主題的中文 YouTube 頻道。維思維的視頻通常結合圖像和文字,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闡述複雜的問題,旨在幫助觀眾了解和應對各種情境。該頻道的創始人和主持人是梁文道先生,他是一位知名作家、心理學家和文化評論家。
前面回答看起來還行,可是到後面….誰是梁文道先生啊??我叫阿維,而且我真名也完全沒有梁文道這三個字,這根本就大答錯吧。
不過,如果你覺得答案有問題,你再問它為什麼?它又會更正它說的話。
問:為什麼你覺得是梁文道先生創辦?
答:對不起,我的回答有誤。事實上,維思維是由一個團隊創辦和運營的,而不是由梁文道先生單獨創辦和主持的。
也就是說,目前而言 ChatGPT 在回答一些較久和廣傳的事物時都比較準確,而回答一些新穎和局部性的東西就可能沒有那麼精準了。而且有時答案的完整性也會因使用者提出問題的方式而不同。
當然這些缺點很可能是 AI 自然對話系統剛起步的問題,也許再過幾年,甚至快的話幾個月,AI 自然對話已經完善並融入人類社會,迎來下一個奇異點的時候,人類會怎樣?這也是我接下來要和大家從心理學探討的問題。
從心理學探討ChatGPT
目前ChatGPT 的出現對人類社會和心理產生的影響,我整理了三點必須要了解和思考的點:交互記憶、抵抗心理、和社交虛擬化。
1. 交互記憶
ChatGPT有如一個全知的教授,各種人們想問的問題,它都可以為你解答。甚至直接幫你寫論文、寫企劃都可以。然而這樣就更加重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我以前探討關於「人們獨立思考」的影片。當中就提到「交互記憶」Transactive Memory 的心理學。「交互記憶」是指當有兩個或以上的人一起共事的時候,人們會採用互相交換記憶的方式來保存一些信息,以降低一個人的記憶容量,同時達到信息共享和保存的效果。
舉例說好了,這裏有ABC三個人,他們一起到野外露營。3個人中,A擁有許多烹調的相關知識,B有野外求生的經驗,而C則有一些緊急醫療技能。他們彼此都知道誰誰有什麼相關技能。當A受傷了知道要找C幫忙,B要準備食物時會找A幫忙。所以自己本身就不用特別去學習和記得相關知識,他只要記得遇到問題要去哪裡找到答案就可以了。這就是所謂的「交互記憶」。
由於ChatGPT取得答案方式更方便,甚至還能紀錄對話內容,人們在不知不覺依賴ChatGPT的過程中,就很可能發生「交互記憶」的現象。人們不需要自己學習和記住信息了,而是遇到問題直接在「交互」中找答案,甚至可能忽略其他資訊的來源。然而這只是第一步。
有了這個依賴後,接下來就是習慣性的不懷疑ChatGPT答案中的真實性。它給你什麼,你就接收什麼。如果某天有個惡意者黑入這個系統或內部員工進行操控濫用,甚至是AI有了自我意識,它們根據自己的目的暗地裡釋放假答案、假消息,引領人類的思維方向。那豈不是溫水煮青蛙,在人們發現時已晚。

好,這是比較極端的結果,我們就說點現實的。當人們習慣性依賴於「交互記憶」來解決問題和保存信息時,人們就會開始失去自己學習的動力,同時記什麼也不想費腦子了,記憶力就會開始退化。
其實人類的記憶力相較以前的人正潛移默化地退化著。舉例說,在課堂上老師講了一個理論給同學們知道,同學們在後邊邊聽邊做什麼抄筆記對吧。有人就說「我不寫下來,我會記不住」。追溯回古代,老師滔滔不絕的講了一下午課給學生們聽,可是在一圈學生中沒有一個是拿起毛筆記下來的,而學生們回去後並不會忘記老師的教導。
回到現代,我們的記憶力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在逐漸退化中。人的記憶會大大影響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因為只有腦袋有東西,才能做出分析與思辨,越多當然就能分析或創造的越好,有輸入,才有輸出吧。相反,腦袋空空的話要怎麼分析與創造呢?我想大家也不想變成一個傻傻的人吧。
所以ChapGPT出現後,「交互記憶」現象是大家需要知道和思考的一個點。
2. 抵抗心理
每當某個新技術問世的時候,一些舊時代的產物往往會面臨淘汰的問題。而當ChatGPT普及後,可能許多職業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那些大量文本分析和語言交互的工作,像是翻譯、編輯、記者、客服人員等等。不過,即使是其他職業也依然存在著與AI結合後出現的淘汰與變革。就以繪畫和設計這個塊來舉例,設計這個領域依然存在。過去,一幅畫需要畫家親手調色一筆一畫地完成,但隨著科技的漸進,繪師開始使用電腦軟體進行繪畫和設計,作品的完成速度和品質也大幅提升。而現在,隨著AI技術的進步,AI直接幫助設計師自動生成各種設計元素,使得設計師能夠更專注於創意和創新,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手工調整和製作。
也就是說這麼看來,幾乎各行各業都很可能結合AI技術而產生淘汰變革的情況。然而這個淘汰就會引起人的抵抗心理。抵抗心理的因素包括:經濟安全感損失、職業身分損失和工作成就感損失。
當工作被取代後,最直觀的就是失去收入來源,進而威脅人們的經濟安全感,結果產生恐慌和焦慮心理。
然而很多時候,工作不僅是賺錢的方式,也是人們塑造自我身分的方式之一。假如你的職業為律師,那你的身分就是一名律師。當一個人的職業身分被奪走時,人們對這個失去身分而會感到一無是處,產生自我價值感低下的情況。
另外對自己原本工作感到自豪和自滿的人來說,工作被淘汰了,同時表示他們失去了他們的貢獻和成就感。這種失落和挫敗感,會導致人們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可以引發壓力、憂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

然而這其中要怎麼做呢?如果AI 未來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那我們可以從擔心它,轉換成掌控它。
就像以往電腦技術剛推出的時候,許多傳統工作或技能被取代了,很多人自然在心理上和學習上面臨挑戰和困難。但這是整個大的社會發展,即使當時你說你不想用電腦,(我不會用、我不要用沒靈魂的東西)後來的招聘都些需要會用電腦的工作,這也是社會的發展,你用手計算,永遠也比不上電腦計算的有效率和準確。
所以我們可思考的是,不是被AI壓制或剝奪機會,而是反過來學習怎麼控制它、利用它。可能未來的趨勢就是,不管哪個領域,誰越厲害利用AI,誰的優勢或工作機會就較大。
3. 社交虛擬化
ChatGPT 普及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增加人們的「社交虛擬化」。因為它可以回答各種問題,甚至解決身邊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當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人們可能會使用 ChatGPT來代替人際交往,減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和頻率,甚至是完全不交流。最近我就聽說過,有人和ChatGPT談戀愛,因為現實找不到一個那麼聰明懂聊的男友。另外也不用再找老師了,因為ChatGPT 教會我們任何事情,甚至和ChatGPT交朋友就好了。然而最終可能導致一種人心理上說不出的孤獨感和沮喪感。
維C:只和一個機器人聊天,真的不會覺得悶嗎?
其實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思維來框住未來的當時的情境,因為在那AI普及的大環境中,人們的思維模式很可能也會適應於那個大環境中。就像以前人無法理解只靠一部手機就可以花掉一天的時間一樣。

不過,AI儘管看似無所不能,但其中有一個東西是人類有,AI沒有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接觸時產生的化學反應及能量傳遞,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的生物,需要與他人互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手機已經使人們的距離拉遠了,如果未來AI 這方面比它還要厲害,那「社交虛擬化」就是大家要注意的其中一點。
AI會發展出意識嗎
最後,我想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往後AI是否會發展出自我意識、情緒和自我認知等心理特徵。目前ChatGPT在模仿人類對話確實有一定的成就,不過其實在意識、情緒、認知方面,依然看出它的局限性。ChatGPT能分析文本中的情緒,但並沒有自己的情緒,因為人類的情緒遠比人想像的還要複雜,不是幾段代碼,自我深度學習就能產生的。
而ChatGPT是否發展出意識,從它的感知和反應來看,不管怎樣,都僅限於對話中的文本信息。它可以從代詞和動詞確定自己在對話中的角色,但依然無法像人類一樣通過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識來更好的認知自己。
總的來說,ChatGPT目前並沒有自我意識、情緒和自我認知,然而未來要讓AI發展出自我意識,也是非常複雜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因為當中不只有科學知識技術的需求,還要先透測人類神經科學,了解人類大腦根本是個巨大工程。再來也需要在哲學上與心理學方面的考量,種種難題要完全突破後,才會發展成像電影般,AI 開始有自我意識,甚至開始自主反抗人類的情形。因此以上述考量,至少近50年甚至是100年內發生的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當然事事還是難料的。
結語
以上就是我一些粗淺的看法,由於 ChatGPT 才剛推出給大眾,往後有不一樣的改動或新的變化都是可能的。所以真正的結果會是怎樣,我們目前不得而知。
那你對ChatGPT有什麼看法呢?
A)安啦!科技操作小兒科..小兒科
B)太可怕了!AI統治人類的時候要到了
C)無所謂~日子還不是照樣過
D)其他看法
【原創內容】歡迎轉發分享,禁止複製、轉載、抄襲